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沙漠中的“神秘部落”:30公里仅此一家,以卖“人参”过日子( 二 )


在采挖时往往会选择肉苁蓉与寄主相连的外围挖坑直至肉苁蓉底部 , 在不断开苁蓉与寄主的连接点的前提下 , 从连接点向上5-8cm截取上部 , 然后回填土 , 稍加踩实 。 这样可保证肉苁蓉接种1次 , 稳产期达5-7年 。
年轻人们将挖到的肉苁蓉收集起来 , 带到县城里去卖 , 再用骆驼将一些日用品载回来 , 这一来一去往往需要花掉半个多月的时间 , 然而幸运的是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
恋土难移的克里雅人1896年的1月 , 当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第一次踏足这个风景如画、富饶淳朴的世外桃源“达里雅布依”时 , 克里雅人的传说便再也没有中断过 。 然而传说并没有打扰克里雅人的宁静 , 他们始终离群索居 , 被称为沙漠中的“原始部落” 。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
用陶渊明的文章来形容达里雅布依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 穿过长长的无人区 , 克里雅人的村落让人眼前一亮 , 这里每家每户的周围都会有一片胡杨 , 每户人家都会养一群山羊 。
克里雅人的性格十分温和 , 他们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 , 每当家里有亲人出远门时 , 他们就会祈祷“真主保佑” 。
建国后 , 人民政府曾经找到了这群与世隔绝的克里雅人 , 帮助他们建设村落 ,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 , 克里雅人再一次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
直到1989年 , 人民政府再次进入达里雅布依 , 帮助建立学校 , 改建乡村 , 培训了一些医护人员和兽医 , 解决村民们用电、用水的问题 , 建立了邮政所和信用社等 , 克里雅人的生活方式渐渐被现代文明渗透 。
尽管如此 , 当政府建议克里雅人搬离恶劣的沙漠环境时 , 还是被拒绝了 , 他们已经对生活在沙漠的日子习以为常 , 对于外面的人来说 , 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十分艰苦的 ,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 , 这就是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 镌刻在骨子里 , 再也不舍得分割了 。
可以说是“子非鱼 , 安知鱼之乐?”除此之外 , 克里雅人不愿意搬离沙漠的原因还有他们的牲畜早已养成了非胡杨不食、克里雅咸水不饮的习惯 , 到了其他地方恐怕难以生存 。
小结: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 捕鱼人离去时被桃花源人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 。 ”然而捕鱼人却食言而肥 , 竟然沿路做下标记 , “及郡下”便“诣太守” , 太守派人寻找却一无所获 , 就连沿路所做下标记都无影无踪 , 想必桃花源人是不想被俗世的纷纷扰扰打破了桃花源的平静生活 。
生活在达里雅布依的克里雅人习惯了与沙漠相守相敬的生活 , 在这里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新鲜事物 , 却有亲人相伴、牛羊成群 , 拥有着迷失在繁华都市的人们难以获得的自由 , 或许他们也只想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 , 不想被别人打扰吧 。 面对外面世界的不断渗入 , 未来的克里雅人最终又该将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