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力挽狂澜第一人 , 共和梦碎化精神 。 ”文明的冲击是近代文明和封建文明的搏斗 , 西方文明侵入中国领土 , 封建文化遭受打击 , 君主专制依旧持续 。 战争混乱的时代 , 总会有人出现 , 打破僵局 。
文章图片
▲孙中山
一、孙中山的少年梦
清朝末期 , 正是战争频繁的时代 ,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 , 内部的贪污腐败 , 外部的强权争夺 。 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当中 , 而混乱时代必有枭雄 。
在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的孙中山在香港学医 , 可能学医的都有一颗拯救百姓的内心吧 , 鲁迅如此 , 孙中山也是如此 。
文章图片
▲《上李鸿章书》
虽说孙中山学医 , 但是对于国家大事他还是很清楚的 , 看到中国饱受侵害 , 于是孙中山和康有为等人成为维新派人士 , 在1894年1月写下了《上李鸿章书》 , 文章多达八千字 , 字字之处中国现状和改善方法 。
文章图片
▲盛宣怀
后来在1894年的6月 , 孙中山又通过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 , 见到了李鸿章 , 但是当时的李鸿章忙于应对中日战争 , 并没有把孙中山放在心上 。
反而打量孙中山一眼后 , 嘲讽地说道:“这样年轻的医生 , 也懂治国?真是天大笑话!”
文章图片
▲李鸿章
二、孙中山提出的观点
在《上李鸿章书》中 , 孙中山提出来四个观点 , “人能尽其才 , 地能尽其利 , 物能尽其用 , 货能畅其流 。 ”
当时孙中山提出 , 应当设立学堂 , 而学堂之中不再是学习四书五经 , 而是农业、工程、商业等方面的知识 , 多方面学习 , 在把其中一种学到极致 , 有一技之长远比学会四书五经有用的多 。
但是当时的封建社会 , 传统观念还是以学习四书五经为主 , 这也导致中国对上西方文明 , 总会落败 。
所以孙中山提出应当学有一技之长 , 这才是“人能尽其才 。 ”
文章图片
▲晚清的农民
在农作方面 , 应当用机器取代人力 , 虽然当时中国创造不出良好的农作机器 , 但是可以通过西方国家 , 大量买进 。
农业是生民之本 , 只有农业发展得好 , 才能改善清朝如今的现状 。
而且应当兴修水利、规划农业生产、设置农田等 , 大力改善如今的农业结构 , 这就是“地能尽其利” 。
文章图片
▲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
三、孙中山的思想
在面对中国大好河山时 , 孙中山就认为大自然具有丰富的资源 , 而中国地大物博 , 人们未能开发的地方 , 肯定具有丰富的资源 。
于是孙中山建议应当购买机器 , 取代人力 , 毕竟开垦未知的领土 , 人力既费时间 , 又耗费人力 , 还具有危险性 。
这个时候就要学习西方国家 , 进行科技研究 , 这也是维新派发展工业的思想 。
文章图片
【【爱历史】孙中山曾经向清朝上书,却遭李鸿章鄙夷:笑话!小年轻懂什么治国】▲实业救国
但是洋务运动时期推行过 , 只可惜因为清朝没有统一的政策 , 所以发展工业的进程非常缓慢 , 在甲午中日战争前 , 中国工厂有一百多个 , 但是日本却有四千多个 。
通过数据就能看出来 , 中国明显落后与其他国家 。 因此孙中山也提出来“物能尽其用”的思想 。
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下 , 不利于商业发展 , 更不利于货币流通 , 而且还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 为此孙中山提出 , 应当重商 , 让商品畅通无阻的来往中国各地 , 这样工商业不仅能够得到发展 , 还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 这就是“货能畅其流”的思想 。
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思想能够改善中国当时的状况 , 但是李鸿章的瞧不起 , 导致孙中山对清朝失去了信心 , 最终走向辛亥革命的道路 。
文章图片
▲辛亥革命
综述
新文化的产生是旧文化的退步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审视文明的办法 , 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 , 也要对旧文化保有留念 。
【参考资料】《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
- 北极的神秘“鬼镇”:生活设施样样齐全,却无一人在此居住
- 【爱历史】美国声称要对志愿军使用原子弹时,为何其盟友最慌,而让我国受益
- 【爱历史】你不知道的蔡伦,不仅是造纸术发明者,更是见风使舵背弃恩人
- 【历史故事】秦国收获最大的一场战争,一次消灭一群国家,成功奠定霸业基础
- 【游戏世界】首款辅助传说皮或“胎死腹中”,瑶联动被玩家抵制,官方一个行为令玩家感动
- 日柱纳音断性情,日柱纳音断个性【图表】
- 六十甲子纳音表【复古版】
- 【历史故事】新四军政治主任袁国平,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不愿拖累战友举枪自尽
- 【游戏迷】有蔡文姬程咬金才出制裁?其实这几个英雄更需要制裁和梦魇来对付
- 【游戏世界】阿卡丽再次迎来重做,伤害加强的背后,反而是致命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