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女婴被天降烟灰缸砸伤,没人承认怎么办?


高空抛物|女婴被天降烟灰缸砸伤,没人承认怎么办?
文章插图
菜刀、烟头、花盆、沐浴液……近些年 , 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在各地频频发生 , 被抛下的物品也可谓五花八门 , 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 近日 , 杭州有一女婴被从天而降的烟灰杯砸中 , 孩子的肌肉组织有所损伤 , 手臂上出现了一大块淤青 。
此后 , 事发地点所在小区约200户人家被重点排查 。 但8天过去后 , 事情并无进展 , 肇事者仍未找到 。 物业正在把安置高空防抛物摄像头的事情提上议程 。
与诸多高空抛物酿成的悲剧相比 , 此事其实并不特殊 , 许多类似事件造成的伤害甚至更为严重 。 其值得探讨之处 , 在于它清晰反映了高空抛物屡禁不止的关键难题:具体责任人确定的困难 。
尽管事发后 , 小区物业进行了扫楼式排查 , 挨家挨户敲门询问 , 但是仍旧没有人承认 。 这可能是出于抛物者逃避责任的心理 。 由于抛物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 , 如果没有摄像头记录下“第一现场” , 抛物者完全可以拒不承认 。 在一些情况下 , 坠落物品也可能是由未经看管的未成年人不小心抛下 , 或是在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自行掉落 。
无论如何 , 不随意向窗外掷物 , 防范未成年人的危险举动 , 将自家物品放置于安全区域内 , 都是小区住户的基本责任 。 而针对侵权责任 , 相关法律法规已逐步严格细化 。 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就明确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 , 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
问题在于 , 在许多现实案例中 , 由于难以确定责任人 , 相关追责只能不了了之 , 最后要么陷入由建筑使用人共同补偿的尴尬局面 , 要么则是受害者“自认倒霉” 。 这些处理方式 , 都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 不仅让侵权者受不到应有的惩罚 , 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慰藉 , 也削弱了相关规定应有的震慑作用 。 因此 , 重视责任人确认这一薄弱环节 , 是解决高空抛物乱象的一个关键 。
其实 , 虽然高空抛物往往有着“神不知鬼不觉”的特点 , 但是在侦查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下 , 坠落物品本身可以“吐露”出不少事实 , 成为重要物证 。 以此次女婴被砸为例 , 烟灰杯上的指纹、香烟品牌、烟头残留的唾液等 , 就可以成为锁定侵权者的重要线索 。
此前 , 也有一些以坠落物品为切入点、顺藤摸瓜找到的案例 。 比如 , 8月2日 , 在对一袋从天而降、险些砸中小孩的生活垃圾进行分析后 , 湖南长沙县泉塘派出所的民警也根据购物小票的内容 , 确定了高空抛物的住户 。 可见 , 事在人为 , 解决无人承认的问题 , 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 。
因此 , 在相关调查中 , 不应止步于上门问询 , 过度依靠抛物者的自觉承认 , 而应该追踪到底 , 借力技术手段 , 畅通举报渠道 , 尽量避免抛物成为“无头案” 。 在民法典中 , 也对调查职责进行了明确: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 , 查清责任人 。 也只有及时搜集和分析证据 , 补上“具体责任人难明确”这一短板 , 才能让后续的追责和处罚有所依据 。
【高空抛物|女婴被天降烟灰缸砸伤,没人承认怎么办?】当然 , 从长远来看 , 若能借鉴既有经验 , 在小区内安装防高空抛物摄像头、加装防护网等方式 , 便可有效捕捉“一手证据” , 更方便地确定高空抛物责任人 。 在小区内加强宣传 , 使抛物危害、经典案例、侵权责任和法律要求深入人心 , 也能有效推动居民文明居住 , 自觉规范言行 。
只是正如此次女婴被砸事件显示的 , 现实中 , 小区常常是在发生事故之后才意识到问题 , 着力落实这些举措 , 对事故责任人的追究也是不了了之 。 这不免让人担心:在多数小区都未安装防高空抛物摄像头的情况下 , 类似危险会不会再次发生?可见 , 唯有在每一次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发生之后 , 及时处理、追踪调查 , 尽量揪出每一个抛物者 , 才能使不法者有所忌惮 , 让“飞来横祸”不再频频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