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论道|德军不得不对其装甲作战理论进行变革,战争打到1943年( 二 )


当然 , 到1943年 , 基于东线两年来战斗的经验 , 德国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几次和先进的苏联T-34和KV-1坦克的痛苦遭遇使德国人对现有的坦克失去了信心 , 开始寻求技术解决方案以确保装甲优势 。 1941年7月以及10月 , 陆军司令部派出的装甲委员会明确了对新式中型坦克的需求 , 德国最终于1942年开始研制“豹”式坦克 。 91943年初 , Ⅴ号“豹”式坦克即将开始量产 , 预计可尽快为每个装甲师重新装备一个装甲营 。
军武论道|德军不得不对其装甲作战理论进行变革,战争打到1943年
文章图片
虽然Ⅴ号坦克较早期的德国坦克型号 , 火力更为强大 , 但它有着44吨的自重 , 现有的在战地架设的桥梁都无法承载其重量 , 它只是一种名义上的中型坦克 。 “豹”式也是一台油老虎 , 和Ⅲ号坦克相比 , 它行驶100公里需要其两倍的油料 。 与重达54吨的“虎”式坦克一样 , 它在战场上也很难修复 。 总之 , 转而依赖像“豹”式和“虎”式这样重装甲、强火力的坦克意味着德国之前的机动战术变得不切实际—这些坦克无法在一天之内越野100公里 , 作战只能依赖打击力而不是机动性 。
大量无炮塔的突击炮和薄装甲的“貂”系列坦克歼击车加入编制 , 也使德国人修改了其装甲作战理论 。 在东线战斗的前两年 , 德国中型坦克—通常火力不如T-34坦克—已经学会了机动到近距位置 , 寻找侧翼射击的机会 。 在种种因素之下 , 这类进攻性战术通常会成功并最终占领苏联的阵地 。 到了1943年 , 虽然坦克仍可能攻占敌人的阵地 , 但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不行 , 它们更适合防御作战 。 敌人隐蔽的反坦克炮是现实的威胁 , 因为从一台像Ⅲ号突击炮这样的车辆中是很难发现它们的 。 相反 , 德国人越来越喜欢远距离的对峙 , 这样他们的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就不会受到敌人反坦克炮和步兵伏击的威胁 , 但这大大削弱了德国装甲作战的震慑效果 。
【军武论道|德军不得不对其装甲作战理论进行变革,战争打到1943年】本文摘自《东线坦克战1941-1945》上下册
军武论道|德军不得不对其装甲作战理论进行变革,战争打到1943年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