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的锡伯族村屯,追溯锡伯族历史(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是一支冲破险阻勇往直前的铁流一路漫漫草原 , 沼泽湿地 , 大漠风烟 , 戈壁沙滩 , 酷暑严寒 , 暴雨骤雪 , 毒虫疫瘴 , 极端地貌气候 , 使一些人倒下了 , 其他人没有停滞 , 没有退怯 , 而是抹掉泪水 , 驮上亲人的骨灰瓮继续向前 , 向前 , 向前!
这又是一曲充满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的交响乐 。 一路上战嘶鸣声 , 骆驼的铃铛声 , 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 古老苍劲的民歌声 , 还不时夹杂着婴儿稚嫩而清脆的啼哭声 , 汇成了一曲天上没有世间罕见的天赖之音 。
这更是一支怀揣故乡深情 , 对明天充满希冀 , 迸发着无限生命活力的英雄大军 。 年轻的壮士一队在前面披荆斩棘 , 平沟架桥;一队断后 , 弯弓挥刀 , 把眼露绿光的狼群打得四处逃散 。 而驼背上的孩子听着叮当的驼铃 , 观望着异域风光 。 牛车上的女人在吱吜吱吜的车轴声里啍着锡伯小曲 , 哄孩子甜睡 。 日落安营 , 这些能干的锡伯女人 , 安锅造饭 , 把肥美的羊肉煮得香气四溢 。 对了 , 该补充一句:在西行大军中 , 那些大腹便便的妇女 , 一路生下许多小锡伯这些新生儿给西征的锡伯人带来了无限欢乐、憧憬和希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莉含笑向我投来疑问的目光:你说的这些都有史料根据吗?
我说:有!
沈阳锡伯族志有这样的记载:…锡伯族官兵于四月中旬扶老携幼 , 赶着牛车 , 离开沈阳 , 出彰武台边门 , 经克鲁伦路和蒙古路 , 于八月下旬抵达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境内)此时的蒙古高原 , 已是青草无存、寒气凌人的季节 。 锡伯族官兵携眷属无法继续前进 , 便就地扎营过冬 , 准备明年(1765年)三月草木返青时再行进 。
在乌里雅苏台过冬期间 , 牲畜因长途乘骑驾驭 , 疲惫瘦弱 , 加之雪厚无草 , 开春时瘟疫流行 , 原由盛京起程时所带3036头牛 , 倒毙2596头 , 仅剩400余头 。 所带的2000余匹马 , 也大多疲瘦 , 生癞甚多 , 不得其力 。
靠这些畜力前往伊犁已经不可能了 。
于是 , 他们向当地官府借得马500匹 , 借得骆驼500峰 , 继续前行 。
行至科布多一带 , 正值阿尔泰山脉积雪融化 , 多条河流满溢 , 水深流急 , 不能行走 , 只得宿住多日 , 待水稍退 , 绕科齐斯山继续前行 , 走走停停 , 受困多日 。 而此时 , 口粮不足月需 , 所借马驼又倒毙甚多 。 最后 , 粮袋尽空 , 只得以野菜充饥 。 数日后才得到粮草接济 , 又经过月余跋涉 , 才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 , 抵达伊犁地区 。
这次锡伯族西迁 , 官兵与家眷忍受了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 计划要用3年时间 , 但是实际上只用了17个月 , 扣除途中遭遇雪灾、洪水灾害耽误的路程 , 实际上行走时间只用了7个月 , 行程 , 胜利抵达目的地新疆伊犁 , 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大迁移的壮举 , 谱写了屯垦戍边的壮丽史诗!
- 西迁精神|十二时辰云美景 一日看尽长安花
- 西迁人|陕汽控股董事长袁宏明访问法士特
- 央视新闻客户端|大连:设置村屯卡点71处 14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全面动物疫情排查
- 大连:设置村屯卡点71处 14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全面动物疫情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