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商代玉器之美( 二 )


玉兽面纹韘 , 商 , 高3.2厘米 , 直径2.8厘米韘有黄褐色沁 , 圆筒形 , 上口斜 , 下口平 。 正面凸雕饕餮纹 , 鼻两侧各有一穿孔 , 背面近下口处有一凹槽 。
《说文》曰“韘 , 射也” , 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 。 穿孔可用来系绳 , 缚于腕部 , 用时套于拇指上 , 张弓时 , 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 , 以防勒伤拇指 。 韘初见于商代 , 流行于战国至西汉 , 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 , 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
玉三牙璧 , 商 , 外径15.2厘米 , 内径6.2厘米 , 厚0.6厘米白玉质 , 玉料外围有大片糖色 , 外缘已部分鸡骨白化 , 并有黄褐色沁斑 。 器身呈扁平圆形 , 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 , 中间有孔 。 璧外出三牙 , 呈旋转状 , 每牙上有四齿 。
牙璧从新石器时代出现一直延续至两周 。 对于牙璧的用途 , 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 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尚书?舜典》里所说的“在璇玑玉衡 , 以齐其政”中的璇玑 , 为古代一种玉质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 , 所以长期以来将其定名为玉璇玑;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古代兵器或机械零件;还有学者倾向于其具有某种礼仪性质 , 非实用器 , 是一种神器 。
玉龙形刻刀 , 商 , 高5.8厘米 , 宽3.8厘米 , 厚0.4厘米器为白玉质 , 但已沁为黄褐色 。 扁薄片状的造型将一只扭头卷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 。 虎张口 , 用连续钻孔的工艺制成口中的利齿 。 椭圆形眼 , 蘑菇状角 。 胸前凸起一环形小穿 , 可供系挂 。 尾一侧琢出一小尖刀 , 刀刃部两面磨薄 , 使之兼具一定的实用功能 。 这件玉刻刀虽然外形似虎 , 但由于头上有蘑菇状角 , 所以也有人认为是龙与虎的结合体 。
商代小型玉质刻刀多见 , 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 , 而刀柄则是各类动物的造型 , 有兽形、龙形、鱼形、蝉形、虎形等 , 大多有穿孔可系挂 , 使之成为可佩可用、美观实用的玉饰品 。
青玉弓弭 , 商 , 长8.5厘米 , 宽1.7厘米 , 厚0.8厘米青玉质 , 器身有朱砂痕 。 器身上端以双阴线雕琢一卷尾龙 , 卷尾处有一钻孔 。 龙椭圆眼 , 蘑菇角 , 卷鼻 , 二爪 , 背上饰卷云形纹 。 器身中部有一半月形凹槽 , 下端收为尖刃状 。
此器为古代弓箭两端安装的弓弭 。 河南安阳殷墟小屯C区20号墓车马坑中出土的两张驰弓上 , 曾分别装有玉质弓弭和铜质弓弭 , 其玉弓弭的造型纹饰与此类似 。 另外 , 弓弭还有骨质及木质等 , 而玉质等级最高 。
玉兽首饰件 , 商 , 长4.5厘米 , 宽2.6厘米 , 厚1.5厘米 。 清宫旧藏此饰件呈梯形 , 上部凸雕兽首 , 大耳 , 环眼 , 嘴部向内勾卷 , 似鸟喙 , 兽首旁有阴线雕出的鹰翅及爪 。 饰件中部隆起似瓦面 , 下部似柄 , 有二道凸起的弦纹 , 底边略宽 , 呈多棱状 。
与此玉饰件类似的一件作品出土于山东滕县前掌大遗址 , 但凸雕的兽首已失 。 此件玉兽首饰件是目前发现的同类器中最完整的一件 , 且发现得较早 , 对研究此类玉饰的图案内容、使用方式和加工工艺都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