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二 )


在这种情况下 , 清政府对外国人实施禁止游历的政策 , 正好触了对方的眉头 。 于是 , 英国于1840年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 用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
这时候的清政府虽然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 允许外国人在广州、厦门、宁波等五个地区自由活动 , 但仍然不允许外国人进入内地游历 。 后来中美之间的《望厦条约》 , 中法之间的《黄埔条约》都有类似的规定 。
当然 , 作为“战败”的一方 , 尽管订立了比较严厉的规定来禁止外国人在内地游历 , 但在处理那些违反规定的外国人时 , 却显得格外懦弱 。 因为条约中明确规定 , 内地人不得对那些违规的外国人进行殴打或者伤害 。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 这明显是对违规外国人的一种保护 。
因此 , 这就导致外国人违规的事件时有发生 , 而一些天主教的传教士更是视清政府的条约为无物 , 像蒙古、满洲等几乎全中国都有他们的身影 。 到了1853年 , 英国、法国、美国三国为了在清政府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 , 开始逼迫清政府同意外国人进入整个中国内地 。
1858年 , 《天津条约》签订 , 其中明确规定英国人可以手持“游历护照”前往内地所有地方进行游历通商 。 就这样 , 外国人的“游历护照”其实从1858年就生效了 。 换句话说 , 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已经达到了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 对于外国人游历内地的事情基本上是持放任态度的 。
因为当时整个中国并没有护照检验机构 , 所以外国人的“游历护照”根本就没啥用 , 直到1930年以后 , 这个护照才变得“正式”起来 。
三、腐朽没落
事实上 , 清政府被迫同意来华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通商 , 就是腐朽没落的最直接体现 。 尽管这种事情是被迫的 , 但确实粉碎了请政府“万邦来朝”的梦呓 , 所谓的“天朝上国”更是西方列国眼中的笑话 。
和鸦片战争前后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样 , 允许来华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的法律条文 , 其实是列强枪炮威胁下的一个产物 。 当时 , 中国虽然没有护照检验机构 , 但外国人的“游历护照”是由“领事馆签发” , 地方官盖印的 。
当然 , 作为战败的一方 , 清政府在对待外国人游历护照的态度上 , 显得格外“谄媚” 。 因为清政府对进入内地游历的外国商人 , 基本上实行的一县一查 , 全力保护的政策 。 如此一来 , 就可以保护那些外国游历商人的人身安全 , 防止引发外交纠纷 。
尽管清政府所谓的全力保护 , 未尝没有对那些游历商人进行监督的意思 , 但可惜的是 , 清政府太过腐朽和无能 。 虽然相关制度制定的比较严格 , 但根本没有办法实施下去 。 以至于国家主权的维护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 结果 , 自然是违规的游历商人越来越多 。
结语:
【中国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事实上 , 清政府无论是针对本国国民办法的护照 , 还是针对外国人办法的游历护照 。 尽管这些制度看起来不错 , 是跟世界各国接驳的有效手段 。 但因“弱国无外交”的缘故 , 所谓的护照几乎沦为了废纸 。 本国国民护照上的霸气文字 , 更像是清政府无能的最后遮羞布一样 , 一撕就碎 。
对于清政府在外交方面的无能 , 其实一开始就可以预料的 。 因为西方列强对中国窥视已久 , 所以任何时候的一些举动都占据着主动 。 反观清政府呢?因闭关锁国已久的缘故 , 每次应对外交纠纷时 , 都不能将问题解决 , 因而就显得特别无能 。 跟列强交涉呢 , 又因国力衰弱的缘故 , 显得特别无力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