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中国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文章图片
中国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文章图片
中国护照|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一切官员及军人等 , 如有私自出海经商者 , 或移往外洋海岛者 , 应照交通反叛律处斩立决 。 ”
——《大清律例》
清王朝建立之后 , 因满清贵族以少数民族的身份来统治全国的缘故 , 以至于在清朝初期经常受到汉族各地势力的反抗 。 为此 , 清王朝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 为了防范反清势力的汉人与洋人联合起来 , 清王朝从律法上严格限制不得外出贸易 , 实行海禁等等措施 。
不过 , 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 , 再加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 对外贸易的限制逐渐被解除 。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 , 随着清政府与世界接触更为密切之后 , 国际意识也逐渐开始提升 。 为此 , 大清律例当中的一些条例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 这个时候 , 国际上通行的一些“护照”制度 , 开始引入国内 。
一、清朝时期的护照
事实上 , 倘若对中国护照有所研究的话 , 就会发现最开始的护照并不叫护照 , 而是叫做“照会” 。 在古汉语词汇当中 , 照会的意思便是告知、通告之意 。 明代中后期 , 照会一词已经作为正式公文的名称出现 , 通常是同级别机构打招呼时所下发的一个公文 。
到了1689年 , 中俄之间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 , 护照制度开始引入 , 那时候出现了所谓的“护照” 。 因中西方交流逐渐密切的缘故 , 清政府开始给广大民众颁发护照 。 不过 , 因技术的限制 , 当时的护照不过是一页纸 , 纸上写了一长段文字来介绍持照人的信息 。
说起来 , 当时的清政府虽然腐朽没落 , 但应有的“威严”还是体现出来了 。 在护照上面赫然印有二十七个字 , 现在看来仍然觉得非常霸气:“持护照过境时 , 请立即检查放行 , 按照约定给予保护 , 不要为难阻滞 。 ”
对此 ,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清政府所颁发的护照上 , 这些霸气的文字显得格外可笑 。 事实上 , 也正是如此 。 即便护照上的文字如何霸气 , 如何威严 , 但整个国家被西方列强欺辱的情况下 , 国人怎么可能霸气的起来?尤其是在1882年 , 美国国会签订了后来人们所熟知的《排华法案》 , 更是让清政府的霸气宣言成了笑话中的笑话 。
其实 ,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 , 清末民初的时候 , 整个中国并没有所谓的护照检验机构 。 因而 , 外国人来中国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护照 , 而中国人出国的时候 , 同样也不需要护照 。 此前 , 一直作为摆设而存在的护照 , 直到1882年以后才正式出现 。
到了后来 , 随着国际之间贸易的频繁往来 , 发达国家为了从中国手中谋取更多的利益 , 开始严格实行护照制度 , 到了1930年8月的时候 , 《查验外人入境护照规则》正式作为官方公告发布 。
公告中明确规定 , 要在满洲里、哈尔滨、张家口、广州等等四十个陆路和水路的出入口设立护照检验处 。 换句话说 ,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护照 , 应该说是起始于1930年才对 。
二、外国人的游历护照
当然 , 尽管中国在1930年才颁发了护照相关规定 , 能够审核国人的一些因私护照 , 但针对外国人入境须持有有效合法护照的事情 , 却由来已久 。 而且针对外国人入境所颁发的“游历护照” , 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请政府的一种遮羞布 。
在鸦片战争之前 , 清政府对外国人实行的是禁止到内地游历的政策 。 然而 , 这样的政策根本无法满足英法列强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求 。 想来大家也都知道 , 当时英法列强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 , 势必要大肆扩张海外市场 , 甚至是对海外进行殖民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