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从中西方差异对比来看,古代中国为何会错过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 , 又名地理大发现 , 新航路的开辟 , 是15世纪到17世纪 , 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 , 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的一系列活动 。 在探索中 , 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全世界不为人知的地区 , 哥伦布到达美洲 , 达伽马到达印度 , 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 而在同一时代下 , 处于明帝国统治时期的中国为何会错过此次大航海时代呢?
【爱历史】从中西方差异对比来看,古代中国为何会错过大航海时代?
文章图片
1368年 , 自明朝建立伊始 , 朱元璋便下令“寸板不许下海” , 并开始制定遏制民众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 。
洪武三年(1370) , 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 洪武七年(1374) , 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 , 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 , 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
洪武十四年(1381) , 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 , 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自此 , 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 洪武二十三年(1390) , 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
洪武二十七年(1394) , 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 , 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
洪武三十年(1397) , 再次发布命令 , 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 , 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 , 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 , 将带违禁货物下海 , 前往番国买卖 , 潜通海贼 , 同谋结聚 , 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 , 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 , 仍枭首示众 , 全家发边卫充军 。 其打造前项海船 , 卖与夷人图利者 , 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 , 因而走泄军情律 , 为首者处斩 , 为从者发边充军” 。
朱元璋时期这种严格的“海禁”制度 , 严重阻碍了对外交流与对世界的探索 。
【爱历史】从中西方差异对比来看,古代中国为何会错过大航海时代?
文章图片
明成祖时期 , 由于国力的强大 , 明朝官方组织过郑和下西洋的活动 , 三宝太监郑和率船队从南京出发 , 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 , 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 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等地 , 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 由此 , 郑和下西洋成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 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但如此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也只存在于明成祖朱棣时期 , 当朱棣死后 , 他的继任者便取消了这种耗费甚巨的航海活动 。 那么为什么这种航海活动未能坚持下去呢?
【爱历史】从中西方差异对比来看,古代中国为何会错过大航海时代?
文章图片
首先 , 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 即巩固帝位 , 一为“踪迹建文帝” , 以去成祖心病 , 也就是《明史》中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 , 欲踪迹之”;二为“且欲耀兵异域” 。 出于这样为封建外交服务的目的 , 不具备持续性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 , 强调农业是国之根本 , 所以就注定了这种活动只存在于封建王朝的极盛时期 , 兴亡存废取决于帝王一念之间 , 这样的活动 , 消耗了大量的明朝府库“岁时颁赐 , 库藏为虚” , 至此难以承担 。
而同时期欧洲的航海活动和中国的航海活动相比 , 首先是出于社会对黄金的需求 , 当时人们疯狂追捧黄金 , 就像恩格斯所说的“黄金”一词是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的咒语” 。 其次 , 地中海局势发生变化 , 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 欧洲人的香料得不到供应 , 致使他们不得不开辟新的航线来保证商品供应 。 最后便是他们的宗教信仰 , 想要把基督教传播更远 , 让其他人沐浴主的光芒 。
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出海前 , 分别与他们的国王签订了航海协议 , 国王授予他们“海军大将”称号 , 同时若是他们发现了“新大陆 , ”就任命他们做岛屿和陆地的总督 , 再加上欺诈 , 劫掠等手段 , 这种经济利益的驱使成为很多航海家出海的动力 。
再者 , 西方的航海活动大多都是私人集资的海外探险活动 , 私人向社会 , 或者王室募集资金 , 船只自备 , 官方也不禁止民间出海 。
【爱历史】从中西方差异对比来看,古代中国为何会错过大航海时代?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