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秀15年:以前造偶像,今天养偶像( 三 )


选秀寒冬来临了 。
中国|选秀15年:以前造偶像,今天养偶像
文章图片
2012—2017:
互联网平台入场 , 选秀再露生机
如何拯救陷入审丑媚俗、低能高耗的中国选秀?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 , 让人们看到一种可能 。
2012年 , 浙江卫视买下荷兰选秀节目《荷兰好声音》的版权 , 联合灿星制作推出《中国好声音》 。
相比于以往的选拔模式 , 《中国好声音》的创新在于“盲选” 。 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四位乐坛老将担任导师 , 背对选手听他们演唱曲目 , 再决定是否转椅 。
节目播出两天后 , 浙江卫视收到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发来的报告 , 报告称 , “节目展示了普通人的音乐梦想 , 带给观众震撼与感动” 。
据统计资料显示 , 2012年7月中旬之后的9个星期 , 《中国好声音》第一阶段节目吸引了1.2亿电视观众、4亿网民观看 , 创造了收视奇迹 。 该节目的广告费也从第一集的每15秒15万元涨至总决赛的每15秒115万元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如此分析《中国好声音》轰动效应背后的原因:“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 , 不靠选手搞噱头 , 不靠评委博出位 , 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 , 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 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本质 , 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 ”
中国|选秀15年:以前造偶像,今天养偶像
文章图片
2012年9月30日 , 上海 , 《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现场 。 /视觉中国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 , 也进一步扩大了选秀节目的影响力 , 节目选手除参加日常比赛外 , 逐渐被资本和舆论赋能 。
比如 , 《中国好声音》充分利用微博话题讨论功能 ,7 月 13 日首播后 , 微博上关于“好声音”的各种争议性话题便源源不断 。
虽然负面信息和评论居多 , 但《中国好声音》却“每逢播出 , 必有热点” 。
据统计 , 截至2012年9月30日总决赛结束 , 新浪微博关于该节目的话题达4720多万 , 腾讯微博话题数量更超过11亿条 , 使得它成为2012年夏天最热门的媒介事件 。
与此同时 , 节目的商业价值得以显现 。 浙江卫视主持人华少更因“43秒念完350字赞助商名单” , 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好舌头” 。
“好声音”模式的成功 , 促使各大卫视从2013年起花费重金从国外引进版权 , 打造了一批本土化音乐节目 , 如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我是歌手》、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中国梦之声》、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等 。
中国选秀进入新一轮较量与博弈 。
中国|选秀15年:以前造偶像,今天养偶像
文章图片
2018—2020:
出道“pick” , 养成男团、女团
2018年冬天 , 当未满20岁的蔡徐坤站在舞台C位 , 带领100位练习生面对镜头说出“全民制作人 , 请多关照”时 , 中国选秀进入了偶像成团出道的新阶段 。
《偶像练习生》这档源自韩国《Produce101》模式的节目的出圈 , 似乎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 , 源于节目制作团队的专业性 。 除了爱奇艺节目开发中心 , 生产过《歌手是谁》、《2017快乐男声》的鱼子酱团队有近100人参与《偶像练习生》创作 , 该团队创始人雷瑛曾任湖南卫视新闻中心副主任、金鹰卡通卫视总监 。
而意料之外 , 指的是舞台上这群稚嫩、青春 , 几乎没有认知度的小孩在三个月内吸引大量年轻粉丝、抢占各大话题榜 , 并一再刷新数据纪录 。 “pick”“C位”“出道”“饭圈”字眼 , 开始攻陷舆论话语体系 。
爱奇艺、微博的数据显示 , 《偶像练习生》总决赛当晚 , 节目直播的一个半小时里粉丝投票数达1.8亿次 , 同名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30亿次 , 相关微信推送文章达60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