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解密:列宁生前并未确立接班人

现代社会的多数国家都有一个明确的权力交接机制 , 多数国家会以此选出合适的领袖 。 一些国家通过王位继承制统治国家 , 还有一些国家实行选举国家领导人的制度 , 那么苏联的权力交接机制到底是怎样的呢?
列宁生前并未确立接班人
十月革命胜利后 , 苏俄实行“三巨头”治理国家的制度 , 当然列宁是当之无愧的党内领袖 。 随着党内元老的退休和列宁健康状况的恶化 , 列宁开始在党内物色新的接班人 。
【历史故事】解密:列宁生前并未确立接班人
文章图片
列宁最初的想法是建立不同年龄段的干部队伍 , 这显然是一个理想的梯形结构 。 1922年底 , 列宁由于两次中风 , 已经不能再主持党内的日常工作 。 这时候 , 接班人的问题开始提上了日程 。 可是由于列宁执政时期并未制定权力交接机制 , 所以接班人的人选还很模糊 。 以列宁为例 , 他在党内仅仅是政治局委员 , 他的领袖地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因此到底哪个位置是关键性的 , 那时并不明确 。
1922年12月底 , 列宁选出了六位领导人 , 并将他们分成三组 , 即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布哈林和皮达可夫 。 在这六位候选人中 , 列宁认为最能干的是托洛茨基 , 最有文化修养的是布哈林 , 权力最大的则是斯大林 。 但随着列宁的突然逝世 , 这份草案并未公开讨论 , 所以所谓接班人的说法只是子虚乌有 。
【历史故事】解密:列宁生前并未确立接班人
文章图片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 , 1923年1月4日 , 列宁明确指出斯大林工作太过粗暴 , 建议撤销其总书记的职务 。 由此可见 , 斯大林当时已经被踢出了接班人的行列 。 列宁去世后 , 实际掌握权力的是一个由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组成的“三驾马车” 。 斯大林通过利益纠葛不断瓦解对手的联盟 , 最终在二十年代末取得了苏联绝对领导人的地位 。 因此 , 斯大林的权力并不是列宁给的 , 而是其纵横捭阖的结果 。
斯大林曾考虑过接班人问题
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 , 斯大林的身体大不如前 , 于是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 据现存的资料显示 , 斯大林正式提出过两个人选—库兹涅佐夫和沃兹涅先斯基 。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人选 , 是因为斯大林认为他们在战后的经济恢复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现 。
【历史故事】解密:列宁生前并未确立接班人
文章图片
可是由于这两个候选人出身于列宁格勒 , 斯大林最后并不放心 , 将这两位“候选接班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清洗了 。 从此以后 , 接班人的问题就成了禁忌 , 谁也不敢提 。 斯大林逝世后 , 并未留下任何形式的政治遗嘱 , 所以谁是接班人还是个谜 。 最初的领导班子主要由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赫鲁晓夫组成 , 后来掌权的赫鲁晓夫在领导层中名列第五 。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 苏联形成了党政合一的领导方式 , 这也给赫鲁晓夫创造了夺权的合法机会 。 起初马林科夫是党政一把手 , 但当时担任书记处书记的赫鲁晓夫利用集中力量领导政府的名义设法解除了马林科夫的职位 , 进而顺势蹿升到一把手的位置 。 由此可见 , 斯大林去世后最高领导人的确立并不是斯大林安排的结果 , 而是党内各派力量争相角逐的结果 。
【历史故事】解密:列宁生前并未确立接班人
文章图片
赫鲁晓夫被推下“神坛”
1964年 , 勃列日涅夫乘赫鲁晓夫外出度假之际 , 召开主席团会议 , 解除了赫鲁晓夫的总书记职位 。 这是苏联第一例通过政变方式取得接班人的案例 , 也是苏联政治集团相互妥协的结果 。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十八年里 , 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制定的限制干部任期的制度 , 确立了干部终身制特权 。 随着勃列日涅夫的衰老 , 接班人的指定也被提上日程 。 契尔年科和安德罗波夫是最初的两位候选人 。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后 , “元老会”经过讨论后 , 决定让安德罗波夫出任总书记 , 这是克格勃的第一次胜利 。 安德罗波夫虽然能干 , 可惜他上台的时候身体已经不行 , 执政一年多后就离开了人世 。
【历史故事】解密:列宁生前并未确立接班人
文章图片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 , “元老会”又选定了病夫契尔年科 。 但到年底契尔年科又丧失了工作能力 。 在这种情况下 , 年轻的戈尔巴乔夫被选中了 , 从而结束了苏联最高权力的交接乱象 。
【历史故事】解密:列宁生前并未确立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