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生活|建设美丽中国 | 千亩潟湖重生记,践行“两山”理念


ZAKER生活|建设美丽中国 | 千亩潟湖重生记,践行“两山”理念
文章图片
成群结队的海鸟在红树林浅滩上觅食 , 新栽种的树苗在阳光沐浴下茁壮成长……夏秋交替时节 , 走近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上浦村、下浦村潟湖 , 眼前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
而一年多以前 , 这片潟湖还看不到这样的生态美景——因为围塘养虾 , 近千亩潟湖湿地变成了虾塘 , 红树林被砍伐殆尽 , 被列为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国家海洋督察组交办的整改案件 。
一年多来 , 在儋州市政府及当地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共同努力下 , 一场生态保卫战让潟湖重现往日生机 , 更让周边村民过上了富裕、惬意的新生活 。
围塘养虾
生态湖成污水池
沿海地区的居民对潟湖并不陌生 , 这个由沙坝或珊瑚与外海隔开的区域 , 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 , 也是海岸带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 潟湖不仅能为当地提供良好的旅游和养殖资源 , 还能发挥防潮护岸、降解污染、防洪保水等作用 。 峨蔓镇拥有国内罕见的火山岩海岸 , 生态环境优美 , 资源十分丰富 , 潟湖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宜居的条件 , 也被水产养殖者看中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 不少外来的水产养殖者填堵潟湖与近海的水道 , 将潟湖变为全封闭式的虾塘 。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 , 这里养殖的虾数量多、个头大、味道鲜 , 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但同时 , 也让潟湖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
“虽然赢得了短期效益 , 可潟湖没了 。 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65岁的峨蔓镇峨蔓村党支部书记蒲光来感叹道 。 据他介绍 , 虾塘养殖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污水直排 , 近海成了排污池 , 各种藻类大量繁殖;砍了红树林 , 潟湖自我净化能力丧失 , 养虾的残余饵料和排泄物大量沉积 , 造成湖底污染、湖水黑臭 。 “在潟湖边生活了大半辈子 , 最怀念的是小时候在岸边玩耍 。 傍晚退潮之后 , 小伙伴开始比赛 , 看谁捡的海螺、螃蟹多 , 别提多开心了!”蒲光来回忆 。 而随着围塘养虾越来越多 , “啥也没有了 , 连水鸟都见不到 。 ”下埔村村民刘保国说 。
环境的污染让周边村民怨声载道 , 即便不少人在虾塘里打工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 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拆除虾塘 , 让潟湖重现生机 。
拆除虾塘
修复潟湖自然生态
拆除虾塘呼声强烈 , 但虾塘涉及多家企业、11个养殖大户、200多户入股群众 , 情况较为复杂 , 拆除难度不小 , 多年来始终没能付诸行动 。 直到2018年 , 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国家海洋督察组将上浦村、下浦村潟湖湿地生态破坏严重问题列为整改案件 , 儋州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拆除虾塘 , 还潟湖以本来面貌 。
为确保拆除工作有序推进 , 峨蔓镇党委、政府与儋州市自然资源、环保、综合执法、林业等7个部门联动 , 明确分工、压实责任 。 同时 , 拆除工作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养殖户的鼎力支持 。 上浦村村民小组组长李来昌2013年开始养虾 , 共有10个养殖池 , 是养殖大户之一 。 虽然拆除虾塘会带来经济损失 , 但他还是坚定地带头配合相关部门的拆除工作 。 “虾塘没了可以再做别的生意 , 和环境被严重破坏相比不值一提 。 ”李来昌说 。 最终 , 在多方力量共同支持下 , 15家养虾企业全部完成退出 , 478口15.48万平方米的虾塘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便拆除完毕 。
拆完虾塘 , 一场生态修复战随之打响 。 2018年11月 , 儋州市委召开专题会议 , 研究上浦村、下浦村潟湖生态修复工作;同年12月 , 潟湖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召开 。 完成一系列前期准备后 , 在儋州市政府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下 , 潟湖修复工程于2019年2月正式开工 , 共分为生态环境修复、景观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3个阶段 。 目前 , 生态环境修复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 。
采访人员在潟湖生态修复工程现场看到 , 湖底的土地经清理整治变得十分平整 , 几台挖掘机正在远处修复排水渠 , 40多亩红树林的补种作业已经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