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儿子没考上清华,林徽因去查看试卷了?来看看谣言与事实的差距


青年儿子没考上清华,林徽因去查看试卷了?来看看谣言与事实的差距
本文插图
又是一年的高考季 , 目下 , 正是各大高校忙碌录取招生的繁忙时节 。
一个已经在网络上喧嚣多年的段子再次汹涌上线 , 占据了各大自媒平台 。
这是个什么样的段子呢?
大意是说 , 才女林徽因和建筑学大师梁思诚的儿子梁从诫参加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入学考试 , 结果差2分没被录取 , 林徽因咽不下这口气 , 利用自己是清华建筑系教授的特权 , 调出儿子的答卷查阅 。 这一查阅 , 就发现了儿子的一个秘密——他在答卷上写了一句话非常醒目的话:“我对建筑学没有兴趣 , 我喜欢历史 。 ”林徽因看到后 , 意识到自己和丈夫都做错了 。 儿子喜欢的是历史 , 而自己夫妇一直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儿子身上 , 这不是要毁儿子的节奏吗?于是 , 通过和丈夫商量 , 同意尊重儿子的选择 , 让他去北大报了自己最喜欢的历史系 。
要老覃说 , 这真是一碗营养满满的“心灵鸡汤”啊 。
青年儿子没考上清华,林徽因去查看试卷了?来看看谣言与事实的差距
本文插图
讲这则段子的人说了 , “鸡汤”的养分有三:
一、民国教育界的人士讲究公平公正 , 不因为梁从诫的父亲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母亲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而网开一面 , 差2分就是差2分 , 绝不会照顾性地开这个口 , 破格录取梁从诫;
二、林徽因有调出儿子试卷查阅的特权 , 她要在儿子的卷子上涂改一下答案 , 或者修改一下分数 , 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 但她恪守信义的底线 , 儿子差2分就是差2分 , 尊重评卷老师的打分 , 不作一分一厘的修改 , 人格魅力巨大;
三、林徽因看到儿子卷子上写的“我对建筑学没有兴趣 , 我喜欢历史”这一句话 , 没有责备儿子 , 而是全力支持儿子 , 是一个“曾子式”的母亲 , 开明而睿智 。
但是 , 这个段子的人为编造痕迹拙劣 , 根本经不过推敲 。
首先 , 梁从诫考清华这一年 , 是1950年 , 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 与民国教育制度什么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
青年儿子没考上清华,林徽因去查看试卷了?来看看谣言与事实的差距
本文插图
其次 , 梁思诚和林徽因的确是开明而睿智的父母 , 在儿女的教育上 , 向来与儿女平等对话 , 不可能十几年来都不会知道儿子“对建筑学没有兴趣”而“喜欢历史” 。 从梁从诫的角度来说 , 如果他真是“对建筑学没有兴趣”而“喜欢历史” , 也绝不会藏着掖着 , 单等清华入学考试时才把这句话高调地写到考试卷子上 。 难道 , 他早就算准了母亲会查看卷子?算准了母亲看了卷子就会让他去改读历史系?
让我们来看看事实的真相吧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梁从诫曾接受过采访人员采访 , 对自己不能从事建筑学研究而改学历史深以为憾 。
他说 , 父母都是欣赏北宋建筑家、《营造法式》的编撰者李诫 , 这才给自己起名“从诫” , 这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像李诫那样的建筑学家 。
他还说 , 父母外出做建筑文物考察时 , 只要条件允许 , 都会带上自己 , 目的是让自己从小就对建筑学耳濡目染 , 从而滋生出对建筑学的兴趣 。
青年儿子没考上清华,林徽因去查看试卷了?来看看谣言与事实的差距
本文插图
梁从诫坦承 , 自己对建筑学、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
为此 , 他还特别讲到的一些细节:比如 , 1937年日寇进攻北平 , 自己的积木被炮弹震飞 , 自己气得哇哇大哭 , 哭着闹着说要找日本人算账 。
又比如跟随父母逃难到四川李庄后 , 天天听母亲给自己讲米开朗基罗、贝多芬等人的故事;和父亲一起读《猎人笔记》 , 一起画画 , 一起做各种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