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关注|原创“操练”上市:蚂蚁的互联网金融之路( 三 )


的确 ,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 ,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 , 能够破解金融的信用痛点 , 降低安全风险 , 进入到传统金融机构不愿也不敢触碰的长尾市场 , 让金融更加普惠 。
也正因为如此 , 在互联网金融成立之初 , 监管层采取了包容和鼓励的态度 ,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迎来一段政策红利期 , 实现迅猛的发展 。 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企业在金融业态和金融服务上不断创新 , 如同一条鲶鱼 , 在行业内掀起一阵巨浪 。
在《蚂蚁金服》一书中 , 由曦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 2014年2月 , 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在博客中呼吁取缔余额宝 , 认为余额宝不仅会冲击银行 , 还会提高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 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 他甚至形容“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 。
在这条博客发表5天后 ,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一份新闻吹风稿中提到 , 有专家在内部讨论中建议将余额宝这类网销货币基金按照一般性存款管理 , 缴纳存款准备金 。 尽管协会不是监管部门 , 但这一建议依然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崛起 , 让原本靠存贷利差过舒服日子的银行意识到 , 支付服务看似不赚钱 , 却可以沉淀用户的数据 , 而数据恰恰是金融服务的基础 。 于是 , 银行和支付宝的关系变得紧张 , 银行开始呼吁加强对余额宝的监管 。
在蚂蚁集团引以为傲的第三方支付领域 , 也曾数次收到过监管机构开出的巨额罚单 。 2018年8月6日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 支付宝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 , 被处以人民币412万元罚款 。
2015年 , 金融监管开始收紧 , 2017年 , 面对“混业经营 , 分业监管”的乱象 , 中国提出穿透式监管 , “一行三会”根据发放的牌照“领走各自的孩子” 。
很快 , 一波又一波的监管政策和举措迎面袭来 。 先是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 接着 , 央行开始整治现金贷 , 蚂蚁金服被央行约谈 , 借呗业务被限制 。 在强监管态势下 , 蚂蚁金服利润大幅下滑 。 数据显示 , 2017年蚂蚁金服税前利润高达约132亿元 , 2018年税前利润亏损约19亿元 。
2018年 , 蚂蚁金服被列入央行首批5家金融控股集团试点 。 一年后 , 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并在解释说明中指出 , “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盲目向金融业扩张 , 存在监管真空 , 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损害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权益” , 按照《办法》 , 五家试点公司无一合格 , 全部需要整改 。
此后 , 蚂蚁金服传出“拆分”消息 。 据彭博社消息 , 蚂蚁金服计划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 , 以此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 。 而金融云、风险管理等科技业务则保留在蚂蚁金服名下 。 蚂蚁金服高管在之后接受采访时称 , 蚂蚁金服从来不是一家金融公司 , 而是一家科技公司 。
“蚂蚁其实很明白 , 它的价值不在于金融 , 而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服务客户 。 当具有蚂蚁服务客户的价值以后 , 它就有能力将自己的价值同金融机构的资金去嫁接 , 形成一个‘数据+’或者‘互联网+’的模式 。 ”由曦说 。
支付起家的蚂蚁最早就与银行合作 。 近几年 , 随着开放银行的发展 , 蚂蚁和银行已经从传统的资金合作逐步延伸到到了风控、品牌、用户联营、场景开放的全天候伙伴关系 。 “比如在技术方面 , 蚂蚁主推多边安全计算 。 监管认同这个概念 , 把我们和银行的数据基于隐私保护下的合作 , 并且已在和部分银行测试中 。 ”前述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说 。
【市场关注|原创“操练”上市:蚂蚁的互联网金融之路】蚂蚁集团官网信息显示 , 目前蚂蚁不断创新并与行业开放共享 , 利用区块链、物联网、数据库、人工智能和安全科技 , 让科技服务更普惠 , 更便捷 , 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