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关注|原创“操练”上市:蚂蚁的互联网金融之路( 二 )


“支付宝对于蚂蚁集团而言 , 是基石一般的存在 。 ”《蚂蚁金服》的作者 ,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由曦评价道 。 在他看来 , 支付宝内部始终是危机感驱动的 , 而危机感来源于场景 , “要始终保证是在场景之中 , 因为只有有了场景 , 才能实现支付 。 ”
淘宝对于支付宝而言 , 是第一个场景 , 后来 , 阿里巴巴将支付宝从淘宝网中分拆出来 , 希望把支付宝做成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 而不仅仅是淘宝的附属品 , 由此 , 支付宝开启“出淘”计划 , 对淘宝以外的市场进行拓荒 。
2012年9月 , 仅成立一年的微信 , 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 , 这给支付宝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 。 2013年春节后 , 支付宝决定ALL IN无线 , 经过3个月的闭关苦战 , 支付宝7.0版本终于上线 。
此时的微信也正开始从社交向支付切入 , 一个春节红包 , 让支付宝第一次遇到了劲敌 。 2014年马年春节 , 微信凭借红包 , 通过熟人社交关系链 , 实现了大规模的用户绑卡 , 赶上了支付宝10年的成果 。
被“截和”的支付宝为了拓展场景 , 在2015年6月推出9.0版本 , 定位为生活服务平台 , 发挥消费场景和购物场景的优势 , 并将生活场景、金融场景和理财场景都纳入进来 。 2017年 , 支付宝上线“收钱码”功能 , 实现面对面收钱的场景 。
在由曦看来 , 观察支付宝的一个重要逻辑 , 就看它是否拥有一个广大的场景 。 有场景就可以有支付 , 有支付就可以得到被沉淀的用户数据 , 衍生出保险、理财等多个业务 。
2013年6月 , 支付宝和当时规模较小的天弘基金合作 , 选择货币基金作为突破口 , 通过“货币基金+实时消费”的模式 , 为用户提供管理虚拟账户的工具 , 推出了“余额宝”业务 , 使支付宝的定位从支付工具到建立“支付+理财”生态 , 打通购物、支付和理财环节 , 实现了支付宝对金融生态的初步探索 。
其后 , 支付宝与华泰财产保险合作推出“退货运费险” , 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众安保险 。
2013年初 , 支付宝的核心高管齐聚浙江莫干山 , 在酒店的一个圆形会议室里 , 开始谋划支付宝的未来发展战略 。 那时候 , 大家还没有清晰的金融业务条线概念 , 讨论最多的是有哪些产品可以做 , 这些产品能在社会上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 余额宝、芝麻信用、网商银行等项目 , 都是在这次会议上被确定的 。
更为关键的是 , 这些支付宝的高管们还思考了“生态” 。 此前 , 银行、用户、商户和支付宝共同构成支付宝的生态 , 未来 , 在从支付向金融领域扩展时 , 支付宝生态的范围和内涵都将会扩大 , 物流、支付、保险、软硬件提供商、媒体甚至监管都有可能成为生态的一部分 。
2013年3月 , 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将以支付宝为主题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 由彭蕾出任小微金服CEO 。 至此 , 支付宝从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变成了一个互联网金融服务集团 。 2014年10月 , 这家公司被正式命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 , 简称“蚂蚁金服” 。
其后 , 蚂蚁金服花了三年的时间 , 以巨额赔偿为代价 , 完成去外资化和私有化 。 支付宝的独立为今天蚂蚁金服在国内金融版图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
在支付宝初级阶段 , 和银行的沟通其实非常困难 , 但支付宝就提出“你敢付 , 我敢赔” , 问题迎刃而解 。 由曦说 , “面对困难 , 他们没有退缩 , 而是倒逼金融升级 , 倒逼安全技术升级 , 在这一过程中 , 他们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 ”
姓“金”还是姓“科”
在收获第三方支付牌照后 , 蚂蚁金服又将小贷、保险、基金、银行等金融牌照收入囊中 。 据不完全统计 , 蚂蚁金服拥有的牌照达十多张 。
“牌照是试验田 , 只有了解金融业务才能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 。 ”一位蚂蚁金服相关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 , “我们是做好tech(技术) , 去服务好fin(金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