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硬件硅谷”跃升之谜( 二 )


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 , 深圳的产业政策较内地更加开放 , 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 , 吸引了大批中外企业 , 也吸引了各类人才 。 在这里 , 只要你有想法、有激情 , 有创新的意愿 , 匹配相应的资源 , 就有可能成功 。
OPPO副总裁朱高领(Eric)对****说 , 深圳自带流量 , 企业在这里能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人才 。 企业也十分灵活 , 懂得抓住技术、市场机遇 。
按照深圳市政府的统计数据 , 2019年这座常住人口1344万人的城市 , 商事主体总量超过320万家 , 粗略平均下来 , 在深圳每4个人就有1家公司 。 这一年深圳新增的常住人口约41万 , 新登记的商事主体超过50万家 。
创业者的成功 , 很多时候是因为抓住行业技术变革曲线的纵身一跃 。 以手机为例 , 2011年是行业从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没能抓住产业变革机会的企业 , 哪怕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品牌也已经消失不见 。
OPPO在2011年果断切掉了功能手机 , 转向智能手机制造 , 为此拿出十多亿元来补贴供应商的库存损失 。 这一断臂求生式的决策 , 让OPPO快速转身智能手机 , 2011年后迎来了每年60%-80%的增长 , 特别是在2015-2016年间 , 年出货量直接从5000万部倍增至1亿部 。 倍增的结果是 , OPPO的工厂产能也要扩张一倍 , 并说服配套供应商的跟进 , 对很多供应商来说 , 相当于把前面几年的盈利全部投入工厂建设和设备购买 。
2015年 , 曾越转行去做智能手表 , 寻找新赛道 。 在他看来 , 在经过一轮拼杀之后 , 智能手机行业中的幸存者 , 都是那些以极高维度和平台起步的公司 , 他们不仅有想法 , 而且具备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 , 一旦进入一个行业 , 就会把行业水准、门槛快速提高 。
南方周末“硬件硅谷”跃升之谜
本文插图
深圳华强北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毛思倩/图)
产业链共荣共生
从2015年开始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学者Marc Laperrouza , 每年暑期带一批学生来深圳 , 在中国硬件创新营项目下 , 用大约一个月时间 , 将他们的创意设计变成真正的产品 。
瑞士的高校一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 在办公场地、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 。 Marc Laperrouza对****表示 , 美国硅谷吸引了学生们前往取经 ,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深圳 。
在朱高领看来 , 深圳的电子产业分工配合十分精细 , 有人做设计 , 有人做模具 , 有人代工生产 , 你甚至不需要招募员工 , 只要有想法 , 产品就可以实现 。
很多人想象不到 , 不足巴掌大小的一部智能手机 , 大约由1500个组件构成 。 这背后是遍及全球、极度专业化同时又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体系 。
智能手机品牌平均每年迭代一款新产品 , 已经是一种快消品 , 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到市场 , 生命周期大约是一年 。 它也在考验着行业将创新能力快速产业化的能力、供应链体系快速响应和配合能力 。
假如一家手机品牌今年全球出货量1.5亿台 , 明年有2亿台 , 它需要多少供应商?刘波给出的答案是 , 直接供应商约500家 , 间接供应商则很难给出具体数字 , 因为手机行业养的人太多了 。
刘波在2005年加入OPPO , 他记得在最初进入手机行业时 , 港台的供应商特别多 , 现在中国本土的供应商越来越多 。
【南方周末“硬件硅谷”跃升之谜】以2019年财报看 , 智能手机产业链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中 , 营收超过300亿人民币的就有立讯精密、欧菲光、闻泰科技、歌尔股份、蓝思科技、深天马A等6家 。
伴随OPPO、vivo、小米、华为等智能手机品牌发展起来 , 供应链相关企业也相互成就 。 OPPO的出货量 , 2013年-2016年分别是1500万部、3000万部、5000万部、1亿部 。 这种三级跳式的倍增 , 看似涨势喜人 , 同时也对OPPO自身及供应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