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如何理解和田玉中的题材——“一念之间”


玉雕|如何理解和田玉中的题材——“一念之间”
文章图片
玉雕|如何理解和田玉中的题材——“一念之间”
文章图片
玉雕|如何理解和田玉中的题材——“一念之间”
文章图片

善成佛心 , 恶造魔心 , 而魔心造地狱 , 佛心造极乐 。 其实 , 成魔成佛皆在一念之间 。

“心足具一念 , 三千性相 。 ”这是佛教天台宗理论 , 意为三千无尽诸法 , 全在一念之间 , 一念起则万法生 , 一念灭则万缘寂 。
人生源于一念 , 也止于一念 , 一念一生 , 也一念一瞬 , 这一念 , 变化莫测 , 这一念 , 不可捉摸 , 这一念 , 最好为善 。 恍然觉得 , 天地之间 , 一念天堂 , 一念地狱;诸事之间 , 一念糊涂 , 一念清醒;人生之中 , 一念生 , 一念死;爱情之中 , 一念咫尺 , 一念天涯 。
【玉雕|如何理解和田玉中的题材——“一念之间”】一念之间 , 人生走出来另一条道路 。 但并不是一念让我们改变 , 而是这一念之间 , 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自己 。 千古善恶由一心 , 心若无时罪亦空 。
孟子认为“人之初 , 性本善” 。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 , 而现在有一种折中的观点认为 , 人之初 , 性本无 , 既没有善的一面 , 也没有恶的一面 。 因为人刚出生时 , 善恶都是隐性的 , 善恶就像两个开关 , 看你到底按动了哪一个 。 而“环境” , 它是最重要的一个推手 。
诚然 , 人生中的许多一念之差会让我们每个人最终步入不同的道路 , 迎来不同的人生 。
有时 , 一念成佛;有时 , 一念成魔 , 这转瞬即逝的一念对我们一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一朵花 , 花开繁盛 , 花香四溢 。 一人看之 , 心叹它之美 , 折之 , 悦了自己 , 却不知他这一念之间 , 花已失去生机 , 失去了为更多人欣赏的机会 。 此为善恶?另一人看之 , 心悦不已 , 轻轻一嗅 , 喜悦而去 , 不曾折之 , 花开依旧 , 芬芳依然 , 欣赏之人络绎不绝 。 此为善恶?
避开那许多深奥的学说不论 , 只谈我们的心 , 我们的前面有两条路 , 一条是善道 , 一道是恶道 , 我们平常只要自问:我要往善路走呢?要往恶路走呢?
往善路 , 依戒律规范身心 , 防非止恶 , 以道德来行事 , 喜舍布施 , 造福大众 , 用法净化心念 , 秉持定慧般若 , 影响社会 , 以菩提心照顾世间 , 化俗向真;只要世人秉持不灭真心 , 不断努力 , 总会自我完成自心的圆满法界 。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和田玉玉雕题材里面的一个特殊题材-“一念之间” 。
在玉雕当中有种题材叫一念之间 , 非常受玉友们的喜欢 , 并且往往在一件成功的一念之间的作品里面 , 我们也能看出玉雕师精湛的工艺 , 还有深刻的思想 。
众所周知籽料里面有很多是夹时半生的玉料 , 如果说挖赃去绺并会破坏原石的天然形状 , 而一念之间的就大大的填补了这个缺憾 , 可以完美利用玉石的缺陷来进行雕刻 。
当然这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雕刻的难度 , 对工艺者也要求非常高 , 需要玉雕师在创作过程中对玉料进行整体的把握 。
另外一方面我们知道一念之间乃是佛家用语 , 期间蕴含了不少大的哲理性 , 玉雕师对这种半神半魔半善半恶的样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 然后在赋予自己的思想 。 最终才能表现出这两种极端的神态来直击人的心灵 , 对人的内心进行拷问 , 表达出深刻的哲学性 。
那一念之间有什么内涵:在一念之间的作品当中 , 往往表达许多深刻含义 , 其中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警示和劝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