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说 , 好人缘 , 在危难的时候就会有人帮他 , 走遍天下都不怕 。
这里说的好人缘 , 也就是我们说的情商高、社交能力强 。
文章图片
我们终其一生 , 都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因为没有人可以成为一座孤岛 , 和外界完全隔离 。
因此 , 社交能力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需要重视的一门课 。
文章图片
哈佛大学曾经对700多名2-5岁的孩子做过一项跟踪研究 , 研究表明 , 幼儿时期的社交 , 会影响到20年后的成就;
美国范德堡大学进行了一项社交调研 , 他们访问了8000位小学老师 , 邀请他们谈谈孩子在学校里最应该具备的社交技能 , 结果显示 , 有十件事尤其重要 。
我总结了一下 , 这十件事涉及到三大块内容 。
第一块:自控力
情商高的孩子可以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 。
【情商高的孩子人缘好、受欢迎,抓住3岁敏感期,三方面提升社交力】重要的四件事分别是:保持冷静的能力;排除干扰的能力;遵守规则;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文章图片
第二块:同理心
情商高的孩子有共情力 , 更能理解和同情别人的感受 。
重要的三件事是:倾听的能力、不打断别人谈话、能为别人做好事 。
第三块:表达力
情商高的孩子会察言观色 , 可以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
重要的四件事是:能够跟随步骤来做事、会寻求帮助、好好与别人相处 。
也就是说 , 那些情商高、会社交 , 在幼儿园里受欢迎的孩子 , 自控力、表达力、同理心三者缺一不可;社交和性格不管 , 不是说伶牙俐齿的孩子 , 就是最受欢迎的;也不是说 , 性格内敛的孩子就不擅长社交 。
文章图片
社交能力 , 三岁以后就有差距了
孩子不是生来就会社交的;一开始 ,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 。
孩子社交能力的养成 , 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引导 , 孩子通过学习、模仿 , 以及不断地实践摸索 , 不断地白纸上浓墨重彩 , 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社交方式 。
都说三岁看老 , 我们通常把三岁视为社交的起点 。
因为三岁以后 , 大部分孩子开始上幼儿园 , 开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 , 进行比较复杂的社交活动;
另一方面 , 根据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 , 3-6岁是孩子的社交敏感期 , 利用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在幼儿园里 ,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孩子特别招人喜欢:会充当老师的小帮手;会主动帮助同学;和每个小朋友都玩得开;小朋友都喜欢围着她 , 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嘴巴甜 , 会喊人……
这样的孩子 , 就是我们所说的“会社交”的孩子 。
文章图片
那么 , 社交能力要如何来培养呢?
培养社交能力 , 从三个方面着手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3岁前 , 孩子的社交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以及经常活动的外部环境比如小区、公园等 。
古有孟母三迁 , 如今高房价下我们虽然不可能经常搬家 , 但是也可以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好的社交条件 。
首先是父母自身 。 父母作为和孩子相处时间最久的人 , 其社交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未来的社交方式 。 因此 , 从孩子出生开始 , 父母就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
比如 , 见到别人主动打招呼;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带着孩子去做一些爱心公益活动等等;我们的言行举止会在孩子心里种下善良的根 。
其次是孩子自身 。 孩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独立生活的技能等都是加分项;
尤其是平时孩子带得比较精细的父母要特别注意适当放手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 。
软实力提升了 , 信心足了 , 社交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 什么都不会的孩子 , 自然就怂了 。
文章图片
2、教会孩子“破冰”的方法
孩子的社交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 , 很多孩子表现出来“不合群” , 是因为他们不懂应该如何加入“游戏” 。
当看到一群小朋友玩得很开心、自家孩子又不敢靠近的时候 , 有些家长会着急 , 直接上前介绍自己的孩子 , 建议他们带着自家孩子一起玩;
- 这3种运动孩子不宜过早接触,容易影响身体发育,家长别操之过急
- 刚有孩子那几年,为何很多宝妈会感慨还不如单过?原因让人泪目
- 老人带娃可能“帮倒忙”?超过孩子这个年龄,老人尽早退出比较好
- 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心中的样子,差点毁了孩子的一辈子
- 园长开学坦言:入园有“哭闹症”的孩子,多半来自这些家庭
- 用“什么是什么”造句,孩子:我是驴,作业都一样,答案千万种
- 孩子一哭就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恒河猴”实验:这并非真相
- 孩子学数学误入的“3个区”,家长需注意,不要破坏孩子数学思维
- 孩子睡觉时,若有这3个表现,多半是疾病发出的信号,妈妈要留心
- 别抱怨孩子缺乏爱心,家长从三方面教育,让他心中有爱,眼中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