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控大清47年?有这两张王牌在手,谁能夺权( 二 )


因为与西方人打过交道 , 奕訢很明白靠一个腐朽落后的大清是无法反抗的 , 所以极力推行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
这些举措对中国来说是好事 , 不过朝中也有反对力量 , 比如乌齐格里·倭仁等顽固保守派认为学习西方就是误入歧途 , 长此以往会“变夏为夷” , 以至于亡国灭种 。 倭仁这些人虽然没多大实权 , 但却是当时不少读书人的代表 , 声势比较大 , 这是慈禧拉拢的其中一方 。
而且奕訢是满清皇族 , 他推行洋务运动本质是为保全皇室的权力 , 所以他也主张打压、削弱地方豪强 , 这样就引起了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湘淮势力的不满 , 又给了慈禧机会 。
声势有了 , 实力也有了 , 慈禧就开始发难 , 暗中支持顽固保守派向奕訢施压 , 使得奕訢答应西方列强的一些事情无法做到 , 无法满足列强的要求 , 列强也开始对奕訢不满 。
最绝的是 , 奕訢的根基在于皇室宗亲 , 慈禧就提拔惇亲王奕誴、醇郡王奕譞来釜底抽薪 , 使得皇室宗亲也各怀心思 , 没有全力支持奕訢 。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 , 奕訢毫无还手之力 。 最终在1865年3月初五 , 一个毫不起眼的编修弹劾奕訢揽权纳贿徇私骄盈 , 7天后奕訢就被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 。
【历史故事】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控大清47年?有这两张王牌在手,谁能夺权
文章图片
奕訢之后 , 靠着平定太平天国而崛起的曾国藩及其背后的湘军 , 又成了慈禧的心头大患 。
如果湘军是铁板一块 , 那大清估计要提前灭亡 , 慈禧便拉拢了左宗棠 , 扶持了李鸿章创立淮军 , 让湘军不得已走向了裁军之路 。 在曾国藩后李鸿章强大起来了 , 慈禧又扶持起张之洞 。
总之 , 慈禧极为老辣 , 没有胜机绝不出手 , 通过步步蚕食掌握局势 。 等到要出手时绝不含糊 , 机敏果断 , 将一众人杰都玩弄于鼓掌之中 。
【历史故事】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控大清47年?有这两张王牌在手,谁能夺权
文章图片
二、垂帘听政 , 站在权力的制高点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 除了明目张胆地造反 , 基本上都会对皇权恭敬 。 咸丰死后 , 年仅6岁的载淳继位 , 是为同治皇帝 。 慈禧是同治的生母 , 有这层身份在她能够代行皇帝职权 , 这直接让慈禧站在了权力的制高点 。
即便大家都知道圣旨或许是慈禧下的 , 但圣旨在 , 不听就是造反 , 谁敢不听?一些人为了得到权力也就自动向慈禧靠拢了 。
不过垂帘听政也是有时限的 , 毕竟同治也在长大 , 然而在十来年的时间里 , 慈禧羽翼已经丰满 。 康熙8岁登基 , 14岁亲政 , 但慈禧硬是拖到了儿子18岁才让他亲政 , 即便名义上亲政了 , 权力还是在慈禧手中 。 同治19岁就身死 , 跟心中的抑郁也有很大的关系 。
对于自己的亲儿子 , 慈禧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 儿子死了不要紧 , 麻烦的是该如何继续巩固自己 。 如果是其他宗亲来当皇帝 , 慈禧就没理由继续掌控权力中枢 , 所以她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
【历史故事】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控大清47年?有这两张王牌在手,谁能夺权
文章图片
慈禧在同治驾崩后的御前会议上 , 钦点了年仅4岁的载湉为帝 。 这个人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 如果皇帝是同治的侄子辈 , 那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 , 这个身份自然无法再垂帘听政;而如果皇帝是同治的成年同辈 , 那慈禧就自动失去了理政之权 。
所以载湉对慈禧来说 , 是再也合适不过的皇帝人选 , 年纪小好控制 , 与同治载淳是同辈 , 慈禧也能当他的“母亲” , 继续垂帘听政 。
唯一的麻烦是大清皇位从来没有出现过兄终弟及的情况 , 让载湉登基有违祖训 , 但此时皇室宗亲里最大的实权人物是醇亲王奕譞 , 此人就是慈禧扶持起来的 , 对于慈禧的决定没发表任何意见 。 宗亲领袖都如此 , 其他人更不可能去触霉头 。
因此载湉顺利继位 , 是为光绪 , 慈禧又得到了数十年的权力延续 。
【历史故事】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控大清47年?有这两张王牌在手,谁能夺权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控大清47年?有这两张王牌在手,谁能夺权】靠着这两张王牌 , 慈禧的地位无比稳固 , 其实客观地说 , 她的手段确实炉火纯青 , 若是在时间更远的古代 , 她或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执政者 , 奈何晚清的时局不比往昔 , 她再只顾自身权力 , 害的却是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