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解读中国古代的皇太子制度,为啥太子智商不在线也要立?

皇太子 , 皇位的法定继承人 , 一般是现任皇帝的“儿子” 。
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后 , 自称"始皇帝" , 子孙后代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 , 直到千万世 。 这个皇帝制度就是"家天下"的世袭制度 , 子承父业 。 历代皇帝一般都在生前就册立皇太子 , 给自己预留一手 。 其实在秦朝统一之前 , 周朝和列国都有预立储君的传统 。
【历史故事】解读中国古代的皇太子制度,为啥太子智商不在线也要立?
文章图片
只是当时称为"太子" , 而不叫"皇太子"而已(虽然感觉都一样) 。 除了秦朝因为短命没来得及正式确立太子、清朝雍正皇帝以后采取秘密建储制之外 , 中国历史上其他时期都册立过皇太子 。
既然皇太子是未来的皇帝 , 国家的储君 , 那么册立皇太子要举行盛大的典礼 , 经过复杂的仪式才能最终确定 。 典礼和仪式结束以后 , 朝廷建立专门的太子官署 , 开始负责皇太子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出巡、交际等事务来 。 皇帝一般都会延请贵戚重臣作为皇太子象征性的师傅 , 同时选择名师大儒执掌皇太子的读书、习艺及生活起居 。 而一些年纪轻 , 但有政治潜力的人会成为太子的宾客或者侍从 , 与太子相处 , 为以后太子登基做好人才储备 。 因为太子一般被安置在皇宫内的东宫生活学习 , "东宫"也就成为皇太子的代名词 。
皇太子确立后 , 只要皇帝没有"驾鹤西去" , 就一直是皇太子 。
【历史故事】解读中国古代的皇太子制度,为啥太子智商不在线也要立?
文章图片
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皇太子的年纪都很大了 , 甚至年过四旬 。 这样的成年皇太子 , 当然不能让他在东宫悠闲地学习 , 无所事事 , 而要及时出来参与复杂繁重的政治事务 。 成年的皇太子都要跟随父皇参预朝政 , 处理父皇交待的各项事务 。 皇帝出巡或因它事离京时 , 常留皇太子在京主持朝政 , "代理"皇帝职务 。
当然了 , 皇位的继承人不一定是现任皇帝的儿子辈 , 也可能是皇帝的同辈或者孙子辈(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父辈继承儿子皇位的情况) 。 因此就出现了"皇太弟"和"皇太孙" 。 比如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就是以皇太弟的身份继承哥哥、明熹宗朱由校的皇位的 。 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死 , 朱元璋于是选立朱标的儿子、嫡长孙朱允坟为法定继承人 。 此外 , 一些野心勃勃的女人 , 老是想当武则天 , 常常怂恿窝囊父皇立自己为接班人 , 称为"皇太女" 。 他们本质上还是"皇太子" 。
这最后三种情况都比较少见 , 我们依然可以通用"皇太子"来指代所有的皇位继承人 。 除了必须是皇子外 , 皇太子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历史故事】解读中国古代的皇太子制度,为啥太子智商不在线也要立?
文章图片
皇太子的选择标准早在西周确定礼仪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 。 后来儒家综合周礼和历史教训 , 提出了一整套完备的继嗣理论 , 其核心便是"嫡长子继承制" 。 《春秋公羊传》说∶"立嫡以长不以贤 , 立子以贵不以长 。 …子以母贵 , 母资子贵 。 "
【历史故事】解读中国古代的皇太子制度,为啥太子智商不在线也要立?】首先是∶嫡先庶后 。
君主们都有许多老婆 , 明媒正娶的大老婆(皇后)就是"嫡" , 她生的儿子就是"嫡子" 。 而君主们的其他老婆再漂亮 , 再受宠爱也是"庶" , 所生的儿子就是"庶子" 。 挑选皇太子的时候 , 嫡子优先 。 如果没有嫡子 , 才轮到庶子 。 嫡子优先原则本身也是一个"排他原则" 。 如果某个君主只有一个嫡子 , 无数庶子 , 那么无数个庶子也只能排在嫡子的后面 。 因此 , 历朝历代都很重视皇后的生育问题 , 重视嫡子的教育问题 。 康熙皇帝早年钟爱太子胤初 。 胤初虽然是皇次子 , 却是皇后嫡子 。 皇后赫舍里在生胤初的时候难产死了 , 之后康熙立过两个皇后 , 都没有生育 。 后来 , 康熙为了巩周胤初的太子地位 。 不再册立皇后 , 目的就是为了造成胤初是唯一嫡子的优越地位 。
第二条标准是∶长先幼后 。
如果有很多个嫡子 , 选择哪个嫡子为皇太子呢?或者如果没有嫡子 , 很多个庶子争位 , 又怎么抉择呢?很简单 , 看谁的年纪大 。 在同等条件下(同是嫡子或者同是庶子) , 谁早跳出娘胎 , 哪怕是早一分钟 , 谁就具有优先继承的权力 。 在实践中 , 君主只有一位嫡子的情况很少出现 。 人们常常需要用到这第二条原则 , 逐渐演化出了"立嫡不立长 , 立长不立贤"的连贯标准 。 一些思想传统的大臣们将它上升到保持王朝政治长治久安的高度 , 坚决反对任何"废长立幼"的企图和行为 。 越到王朝政治成熟的后期 , 越到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 , 人们对尊嫡尊长的原则就越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