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胜利之后日子也难熬:1946~1947年,苏联150万人死于饥荒

二战结束之后 , 一场严峻的饥荒接踵而来 , 笼罩着苏联大地 。
1945年 , 苏联的粮食短缺情况并不严重 , 但领导人仍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援 。 因此 , 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 , 罗斯福答应了斯大林的要求 , 计划向苏联提供100亿美元贷款 , 用于恢复国内经济和购买粮食 。
但二战结束后 , 苏联与西方的关系迅速降温 。 1947年 , 斯大林拒绝参加由美国主导、欧洲十六国参与的“马歇尔计划” , 导致已达成协议的100亿美元贷款落空 。
此时 , 苏联国内的饥荒迹象已经显现 。
斯大林坚信 , 凭借苏联自己的资源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尤其是二战后从德国、东欧和蒙古、东北输入了作为战利品的大量牲畜 。
但事实证明 , 这些并不足以阻止饥荒 。
这场始于1946年7月、于1947年8月达到顶峰的饥荒 , 最终导致约150万人死亡 。
【历史故事】胜利之后日子也难熬:1946~1947年,苏联150万人死于饥荒
文章图片
饥荒产生的原因
研究人员称 , 这场饥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战争造成的破坏
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丧失了2680万人 , 1700个城镇成为废墟 , 1.7万个村庄被夷为平地 , 10万个集体与国营农场荒芜了 , 3.2万家工厂被毁 。
农村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健全劳动力短缺 。 战后 , 农村男性人口数量回落到1931年的水平 。 大批复退军人宁愿进入工厂 , 也不愿重新当回农民 。
农机匮乏 。 战争期间 , 农业机械的生产和供应几乎完全中断了 。
牲畜减少 。 马匹数量约为战前水平的45% 。
1946年的干旱
1946年 , 苏联的欧洲部分出现干旱 , 粮食严重歉收 。
1947年仅收获9850万吨粮食 , 比1940年减少2000万吨 , 比1950年减少2500万吨 。 当年农业产量比战前下降了40%!
【历史故事】胜利之后日子也难熬:1946~1947年,苏联150万人死于饥荒
文章图片
严苛的粮食收购计划
在冷战开始的背景下 , 苏联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 , 非但没有加强农业 , 反而出于积极备战和为重工业积累资金考虑 , 加大了粮食收购力度 , 导致农村人口生活困难 。
【历史故事】胜利之后日子也难熬:1946~1947年,苏联150万人死于饥荒】推行货币改革和增税
推行货币改革 , 造成工人实际收入下降 , 这是战后几年苏联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
工人实际薪水几乎被减半 。 以一位普通工人平均月工资200卢布计算 , 他每天在单位食堂的伙食开销高达9卢布 。 许多人长期营养不良 。
大量出口粮食
当时 , 苏联为了发展重工业 , 鼓励出口粮食换取外汇 。
根据档案记载 , 1946-1948年苏联出口谷物达570万吨 , 比战前三年增加了210万吨 。
苏联把粮食卖给了谁?
查阅《战后的苏联外贸(1946-1966)》统计汇编可知 , 1946年出口波兰60.8万吨、法国49.9万吨、芬兰22万吨、保加利亚8.5万吨、捷克斯洛伐克3万吨……共计170万吨(半数是黑麦 , 小麦仅700吨) 。
1946年 , 谷物出口占苏联总出口额的21.4% 。
1947年粮食出口下降 , 但仍有80万吨 。
粮食储存不当
由于战争造成储存设施的损毁 , 收购的粮食堆放在不适合存放的仓库里 , 导致变质严重 , 不适合作为口粮使用 。
据不完全估计 , 1946-1948年 , 整个苏联大约有100万吨粮食因存放不当而报废 。
粮食供应和生活水平
1946年的粮食短缺 , 导致苏联几乎取消了全部农村人口(1亿人)的口粮 , 阵亡和伤残战士家庭的农业税优惠也被取消 。
由于上级指令性增购粮食 , 全国30%的集体农庄无法支付劳动日工资 。 相应地 , 这些人也就无钱买口粮 , 迫使大批农民想尽办法逃往城市求生 。
【历史故事】胜利之后日子也难熬:1946~1947年,苏联150万人死于饥荒
文章图片
一些农民在住宅旁搞起自留地 , 结果成了救命之地 。
在城镇地区 , 进入1947年后 , 食品价格明显上涨 , 例如1千克小麦面包4卢布、荞麦12卢布、糖15卢布 , 1千克黄油售价竟达64卢布!1升牛奶4卢布 , 日古利牌啤酒7卢布 , 10枚鸡蛋16卢布 。
即使以全国平均工资500卢布计算 , 这些价格仍然偏高 。
饥荒程度
1946年春 , 城镇粮食供应告罄 。
一些困难地区要求从国库储备中拨给粮食 , 但遭到拒绝 。
当时主政乌克兰的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披露:二战结束之后 , 乌克兰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 尽管他一再向斯大林汇报相关情况 , “但是 , 这只能火上浇油 。 我们什么也不曾得到 , 饥荒蔓延开来 , 不断传来饿死人的消息 , 有的地方开始人吃人 。 情形愈演愈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