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紧随国君行动、消除潜在竞争者—下宫之难爆发时魏氏的站队选择

————————————————接上篇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 , 为了不使赵氏有觉察自己施行“灭赵”计划、从而做出反应的机会 , 晋景公借口国都新绛居住人口过多、水土资源消耗过大 , 导致环境恶化 , 不宜继续作为国都 , 因此在朝堂上宣布将迁都 , 另择善地改建新都 。
其实 , 晋景公之所以要将国都迁离新绛 , 就是因为赵氏在新绛内外经营多年、势力过于庞大 , 假如展开伐赵军事行动的话 , 恐怕不易成功 。 所以 , 晋景公的迁都之举 , 是为了更好地策划灭赵而创造有利的条件 。
当然 , 新绛的居住环境本来就很拥挤逼仄 , 水源也受到了污染 , 迁都确实是题中之意 , 因此包括赵氏在内的卿士家族们 , 对国君提出的迁都要求都没有异议(赵同、赵括甚至认为公室迁走之后 , 新绛更加会由赵氏所直接掌控 , 丝毫没想到这是国君要对赵氏下手的先兆) 。
【历史故事】紧随国君行动、消除潜在竞争者—下宫之难爆发时魏氏的站队选择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紧随国君行动、消除潜在竞争者—下宫之难爆发时魏氏的站队选择】经过一番仔细挑选后 , 晋景公确定将新都建在新田(山西侯马);对这个决定 , 诸卿士家族也都没有意见;随即 , 晋景公当年便正式宣布迁都 , 正大光明地离开了被赵氏势力所深深影响的新绛 。
赵同、赵括在公室迁离新绛后 ,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 , 多多少少也有些察觉、感触到到一丝异样 , 公室恐怕要对赵氏下手 。 但赵同、赵括自恃家族在晋国国内有着长达四十年的经营、布局 , 其家族实力雄厚、附属党羽众多 , 诸卿家族之中 , 数赵氏地位超然 , 几乎无人可以抗衡(这都是赵衰、赵盾、乃至赵朔在世时 , 所创下的基业) , 国君要是想对付赵氏 , 那也要仔细掂量掂量 。
何况 , 赵氏自认为没有像狐氏、先氏一样勾结外人作乱 , 不落把柄与人 , 更是对晋国霸业的巩固、发展建有大功 , 国君没有理由针对赵氏(要是国君强行伐赵的话 , 那么将会留下‘苛待功臣’的污名 , 以后的统治也不会牢固;这就是赵氏自己的认为) 。
因此 , 赵同、赵括虽然有一些怀疑、猜测 , 但绝不认为国君会悍然以武力攻打赵氏 , 最多就是在朝堂上限制、打压赵氏大宗 , 为自己的外甥(赵武)争取回一个卿士的位置而已 。 赵同、赵括想当然地以为 , 到时候实在不好应对国君责难的话 , 就还给赵武一个卿位罢了 , 原本这个位置 , 就是侄孙(赵武)他们家的 。
在这种自大且消极的思想支配下 , 赵同、赵括除了按部就班地管理赵氏封地、照常参与国家政事之外 , 没有做好对潜在敌人的高度警惕 , 也没有加强封地的防卫和戒备 , 对于其他卿士家族有意无意的挑衅 , 赵氏也只当做一般的利益纠纷来处理 , 依旧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蛮横行事、无所顾忌(而这 , 正是晋景公和强卿们的‘激将’之计 , 意在让赵氏得罪绝大多数卿士、激起众怒 , 成为晋国国内的众矢之的 , 随之堂而皇之地加以出兵讨伐) 。
虽然史料记载不多 , 但可以推断 , 魏氏拥有的魏邑、令狐、厨、吕等封地 , 一定会遭到赵氏的侵占 , 或者欺压(相对其他卿士来说 , 魏氏的地位较低 , 实力也较弱 , 正好是赵氏侵夺的目标;和魏氏差不多遭遇的 , 还有胥氏、羊舌氏、程氏、祁氏等等晋国国内的小卿族) 。
周简王三年(前583年) , 晋景公和反对赵氏的诸卿一切准备停当 , 做好了武力清除赵氏(大宗)的准备 , 只是差一个动手的理由;于是 , 晋景公授意已经和夫家闹翻、带着儿子赵武寄居在自己宫中的妹妹庄姬出面举报:“赵氏将作乱 , 原、屏将反!”(赵同封邑在原地;赵括封邑在屏地) 。
庄姬出面举报赵氏将要起兵作乱之后 , 晋景公立即召集卿士们商议应对之策 , 而中军将栾书、上军佐郤錡所代表的栾氏、郤氏早就和国君暗中结成同盟 , 一致对付赵氏 , 因此栾书、郤錡当众给庄姬作证 , 言辞凿凿地说赵氏早就有作乱的阴谋 , 不如先发制人 , 消除隐患 。
【历史故事】紧随国君行动、消除潜在竞争者—下宫之难爆发时魏氏的站队选择
文章图片
其他卿士家族中 , 上军将士燮当时正出使在外 , 没有参与会议;而中军佐荀庚(中行庚)、新上军佐荀骓(程骓)、新下军将荀罃(智罃)所代表的荀氏(中行氏、智氏、程氏)和栾氏交好 , 所以赞同栾书的建议;新中军佐巩朔人微言轻 , 家族势力弱小 , 因此不便发表意见;而赵氏家族的三位卿士 , 晋景公自然不会让他们参与这次针对赵氏的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