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子欲养而亲不待:朱元璋称帝之后身边还有多少亲人?结局又如何?

前言:在孔子门人所著的《孔子家语》之中 , 记载了一个孔子见贤者“皋鱼”的故事 , 阐述了夫子本人的“重孝观念” , 其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往而不可追者 , 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 , 亲也 。 ”
在太平时节 , 我们所有人自然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孝顺双亲 , 友爱亲属 。 可是在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 , 很多时候“子无能力养”而“亲也无能力待” , 比如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 , 在功成名就之后心中就有这样永远的痛 。
【爱历史】子欲养而亲不待:朱元璋称帝之后身边还有多少亲人?结局又如何?
文章图片
凤阳明皇陵
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四月 , 一场瘟疫夺去了朱元璋父母双亲和大哥的性命 , 大嫂王氏则带着侄儿朱驴儿(即朱文正)逃回娘家求生 。 17岁的朱元璋孤身一人 , 叫天天不应 , 叫地地不灵 。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正逢朱元璋之父朱五四忌日 , 已经是大明皇帝的老朱亲自赶往凤阳皇陵祭奠 , 并且饱含深情地做了一篇祭文 。
乙巳 , 仁祖淳皇帝忌日 。 上躬诣皇陵致祭 , 文曰:思往昔之艰难 , 痛今朝之忌日 。 音容杳绝 , 三十二年 。 罔极之恩 , 何从以报?谨献牲醴于陵下 , 伏惟昭鉴 。 —《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九》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 , 如锦衣夜行” , 那么朱元璋在开国称帝之后 , 身边究竟还剩下多少亲戚?对于已经去世和依然在世的亲戚们 , 这位素来以冷血著称的皇帝又会如何对待他们呢?
死者追封
追尊四祖
老朱家的祖籍是金陵句容的朱家巷 , 后来迁移到泗州盱眙县 , 最终落脚于濠州钟离乡(今安徽凤阳) 。 由于有过这么一段迁徙史 , 所以对于老朱来说他的亲戚也不算多 , 除了老爹朱五四一家 , 只有大伯朱五一和他的子孙后代 。
作为农民子弟 , 这本来没什么 。 但是作为皇帝 , 就有些尴尬了 。 别人家开国称帝 , 都要往上追尊七世 。 朱元璋掰着手指头一数 , 咱最多也就听说过高祖父的名字 , 再往上真不知道了 , 也没个人可以问 , 这可咋办?有人拍马屁说陛下可以认朱熹朱夫子为先祖啊!朱元璋本来有些心动 , 可转念一想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朕本布衣 , 起于淮右” 。 出身低怕什么?祖凭孙贵就是了 。 不瞎认祖宗了 , 追尊就到高祖父为止 。
【爱历史】子欲养而亲不待:朱元璋称帝之后身边还有多少亲人?结局又如何?
文章图片
朱元璋剧照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 , 在刚刚举行完登基仪式之后 , 朱元璋立刻捧着玉宝玉册 , 到太庙追尊四代先祖为皇帝、皇后(注意下文 , 此时连朱标都尚未被封为太子 , 仍然只是吴王世子 , 可见老朱的急迫心情) 。 这些当了一辈子老农民的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朱五四们 , 万万想不到自己的神主牌位有一天会供奉在太庙中享受后世香火 。 四祖名单如下:
高祖父朱百六、高祖母胡氏分别为德祖玄皇帝和玄皇后 。
曾祖父朱四九、曾祖母侯氏分别为懿祖恒皇帝和恒皇后 。
祖父朱初一、祖母王氏分别为熙祖裕皇帝和裕皇后 。
生父朱五四、生母陈氏分别为仁祖淳皇帝和淳皇后 。
乙亥 , 上率世子暨诸子奉神主诣太庙 。 追尊四代祖考、妣为皇帝、皇后 , 奉上玉宝、玉册 。 册曰:“孝玄孙嗣皇帝元璋稽首顿首上言:‘尊敬先世 , 人之至情 。 祖父有天下 , 传之于子孙 。 子孙有天下者 , 追尊于祖考 , 此古今之通义也 。 ’”—《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南京太庙在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正式落成 , 当时采取的是“一帝一庙”的制度 , 四祖的神主牌位在太庙重的分布如下:
德祖居中 , 南乡 。 懿祖居东第一庙 , 西向 。 熙祖居西第一庙 , 东向 。 仁祖居东第二庙 , 西向 。
【爱历史】子欲养而亲不待:朱元璋称帝之后身边还有多少亲人?结局又如何?
文章图片
太庙
到了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 , 感觉当时太庙所在地“地势稍偏” , 朱元璋下旨重建太庙 。 次年十月新太庙竣工 , 但四祖的神主牌位却由原本的“一帝一庙”改成了“同殿异位” 。 中室奉德祖 , 东一室奉懿祖 , 西一室奉熙祖 , 东二室奉仁祖 , 皆南向 。 同时老朱还确立了大明朝”天子九庙”的制度 , 即太庙正殿中的神主牌位上限为九个 。 满了以后 , 再根据“亲尽而迁”的原则依次迁出 。
由于大明只追尊了四位先祖 , 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皇帝朱允炆 , 以及皇太子朱标的皇帝身份又不被承认 。 夺门之变后被废黜皇帝身份的景泰帝朱祁钰 , 也没能进入太庙 。 因此直到明孝宗朱祐樘即位 , 太庙中的神主牌位才第一次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