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催促进兵,兆惠为何认为时机不成熟?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 , 新春刚过 , 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兆惠进军南疆讨伐叛乱的大小和卓 ,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 , 兆惠却认为时机并不成熟 。 这是为何呢?之前兆惠不是主张先对南疆用兵吗?
【爱历史】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催促进兵,兆惠为何认为时机不成熟?
文章图片
01兆惠的顾虑
因为此一时彼一时 , 简单说来就是季节不对 , 青黄不接 。 和去年准噶尔降而复叛 , 正值秋高马肥时不同 , 此时正是新疆的隆冬季节 , 大雪封山 , 从伊犁出发行军极其不便 , 后勤保障更是难上加难 。 所以兆惠提议 , 应该先在乌鲁木齐(注:为了行文方便 , 文中新疆各地及民族名均采用今名)一带屯田 , 后勤补给才能跟上 。 其次 , 则是要对马匹、兵器等进行补充 。 清军之前一直在打准噶尔人 , 消耗极大 , 不仅军械都需要补充 , 士兵也需要轮换 。
【爱历史】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催促进兵,兆惠为何认为时机不成熟?
文章图片
更重要的是 , 虽然准噶尔叛军大部被消灭了 , 但还没彻底搞定 , 仍有一部分残敌流窜到山里成为了流寇、山大王 , 而且还有一些数量不等的小股敌人仍然在继续叛乱 , 剿灭仍需时日 。 此外 , 沙喇伯勒这个地方还聚集了一万多户准噶尔人 , 需要进剿等等 。 (沙喇伯勒 , 也写为沙喇擘勒 , 这个地方今天已经不在中国境内了 , 但是当时是属于清朝的伊犁西路 , 具体位置在车里克河注入伊犁河河口的西边 , 伊塞克湖的北面 。 )
眼看兆惠讲了这么多困难 , 急着出兵的乾隆不禁对兆惠有点不满意了 , 觉得兆惠是在推三阻四 , 是不是有畏难情绪了?但是看了其他前方将领上奏的折子 , 北疆也的确是有不少事情需要善后 , 看来兆惠的顾虑也未尝没有道理 。 于是乾隆决定不强人所难 , 但是又觉得天上南路的问题不能拖 , 万一让大小和卓坐大就不好办了 。 思前想后 , 乾隆便想起了那个在巴里坤杀降冒功的雅尔哈善来了 。
【爱历史】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催促进兵,兆惠为何认为时机不成熟?
文章图片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雅尔哈善为何杀俘?这事说来有点匪夷所思 , 还得从去年(1757年)西征准噶尔时说起 。
02杀降的雅尔哈善
清军西征准噶尔的时候 , 蒙古和硕特首领沙克都尔曼吉率先投降清朝 , 于是乾隆任命沙克都尔曼吉为和硕特汗王(这个和硕特应该区别于南迁到青藏高原的和硕特) 。 对于这起事件 , 清史是这样记载的 , 1757年阿睦尔撒纳反清后 , 沙克都尔曼吉拒绝和阿睦尔撒纳合作 , 率领本部4000多人投奔清廷 , “依巴里坤近城以居” 。
【爱历史】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催促进兵,兆惠为何认为时机不成熟?
文章图片
尽管沙克都尔曼吉毫无反意 , 但是乾隆密谕雅尔哈善“倘稍有可疑 , 亦当乘其不备 , 先行剿灭” 。 此时沙克都尔曼吉部4000多口人的粮食由巴里坤清军供应 , 雅尔哈善因为缺粮 , 决定先行剿灭 。 他从自己军中挑选500多人 , 命部将闫相师(如上图)率领 , 假装出兵外出 , 路过和硕特住地借宿 。 沙曼都尔曼吉毫无防范 , 腾出最好的几十顶帐篷给这些清兵住 。 尽管自己部落乏食 , 仍然“屠羊以待” , 拿出积存的美酒 , 盛情款待 。 心地拙实的蒙古首领们在宴席上喝得酩酊大醉 。
等到半夜时分 , 清军“以笳为令 , 袭其卧庐” , 对沉睡的蒙古人发起突袭 , “尽歼全部四千余人” 。 汗王沙克都尔曼吉也死得很惨 。 据《啸亭杂录》记载 , 沙克都尔曼吉脱光衣服 , 呼呼大睡 , 对闯进来的清军毫不知情 。 他的妻子从睡梦中惊醒 , 见清军持刀砍向她的丈夫 , 遂赤身裸体、奋不顾身的扑到丈夫身上 , 为他挡刀 。 结果二人被双双砍死 , 死后仍然紧紧抱在一起 , “裸而抱持之 , 如两白蛇宛蜒穹庐中” 。
【爱历史】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催促进兵,兆惠为何认为时机不成熟?
文章图片
这应该是一起很严重的杀降事件 , 清史的观点是责任在雅尔哈善 , 乾隆并不知情 。 但是有外国学者认为实际上是乾隆的主意 , 清史有意隐瞒 , 雅尔哈善只不过是执行者 。 笔者认为 , 乾隆一向好大喜功 , 连袭占新疆不成 , 不得已改求归附的土尔扈特人都能包容 , 又何必屠杀已经投降的沙克都尔曼吉?所以咱们这里暂且采信清史的说法 。
当时的乾隆还不知道雅尔哈善杀降的劣迹 , 大约是觉得雅尔哈善过往的履历还不错 , 是个人才 , 又是“红带子”(清代皇室旁系子孙的代称) , 值得信任 , 既然兆惠那边有困难 , 暂时去不了南疆 , 那就先让他上吧 。 于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 , 雅尔哈善被任命为靖逆将军 , 专门负责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