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小观园|法令严厉,折服古人的和谐自然智慧,古人是如何环保的?专业科学

文|赵烈文
古人讲求天人合一 , 万法自然 , 因此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保护力度是非常大的 。 透过那些古老的山水画卷 , 我们依稀能够看到昔日山水的清秀与宁静 。
那么古人面对环保问题时是如何做的呢?他们是否也会有垃圾处理问题?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墓地出土的秦简中 , 有一部分是关于秦国法律的 , 后来被整理成为《秦律十八种》 , 其中有大量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规定 , 由此将古代人对于环保的历史研究浮现在人们的视野面前 。
历史文化小观园|法令严厉,折服古人的和谐自然智慧,古人是如何环保的?专业科学
文章图片
相关画面
在古代 , 不重视环境甚至出现了“不可以为天下王”的记载 。 荀子用了大量笔墨强调生态自然的和谐 , 他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 , 则斧斤不入山林 , 不夭其生 , 不绝其长也 。 ”整体意思就是告诫百姓不能随意乱砍乱伐 , 践踏花草 , 因为这是“圣王之制也” 。
【历史文化小观园|法令严厉,折服古人的和谐自然智慧,古人是如何环保的?专业科学】往西周时期看 , 当时还颁布了环保法令 , “毋坏屋 , 毋伐树木 , 毋动六畜 , 有不如令者 , 死无赦 。 ”这是西周的《伐崇令》堪称我国历史上有关环保的最严发令 , 最高可以杀无赦 , 可知确实到了极其森严的地步 。 在当时还有一个叫“虞”的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部门 , 职责是负责所有的山川林业和大江湖泊 。
历史文化小观园|法令严厉,折服古人的和谐自然智慧,古人是如何环保的?专业科学
文章图片
尚书
五帝时代 , 舜就对自然环保格外重视 , 根据当时的形势 , 他设置了专门机构 , 配置官吏 , 然后由各部落首领公开商讨 , 这其中就有“虞” 。 “虞”的编制不小 , 第一任虞官名叫伯益 , 《尚书尧典》也记载了舜任命伯益做“环保主官”的事 。 国内有环保学者认为 , 舜所设的“虞” , 是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 , 伯益是最早的“环保官员” 。
此外 , 伯益不光是环保专家 , 还是治水专家大禹的重要助手;他发明了水井 , 保证百姓饮用水源免受污染;他还提倡保护动物 , 构建生态平衡发展 。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伯益知禽兽”的文字 , 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他对于自然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 。
大禹在任时颁布禁令:“春三月 , 山林不登斧 , 以成草木之长 。 夏三月 , 川泽不入纲罟 , 以成鱼鳖之长 。 ”春季实行“山禁” , 夏季实行“休渔”、这既保护了环境 , 也保证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 公元前1050年前后 , 周王在攻打崇国时出台“伐崇令”定:“毋坏屋 , 毋填井 , 毋伐树毋动六畜 。 ”即不得毁坏房屋 , 不得填埋水井 , 不得砍伐树木 , 不得破坏居住环境的设施 。
历史文化小观园|法令严厉,折服古人的和谐自然智慧,古人是如何环保的?专业科学
文章图片
商鞅时代
此外 , 对于乱扔垃圾于街道上的人会受到断手的严重惩罚 。 《韩非子》记载:"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 ”把灰这类生活垃圾倒在街道上 , 被发现后将被剁手 , 确实有点过了 , 后来古人对破坏环保的处罚有所放松 , 但也不轻饶 , 如在唐、宋两代随便烧荒者一旦被抓到 , 要被“鞭笞“伐毁树木”的 , 则以偷盗罪论处 。
同样管仲甚至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 ”根据这一思想 , 他提出了明确的禁令 , “无杀伐无割大陵 , 伐大木 , 斩大山 , 行大火 , 诛大臣 , 收谷赋 。 ”这话不难理解 , 就是不能对自然环境有任何破坏 , 尤其是违背季节的砍伐 , 因此在管仲的推动下 , 齐国整体的风度和治理水平都高出其他列国 , 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不是没有原因的 , 可以想见 , 齐国在当时是最好的“宜居城市”了 。
历史文化小观园|法令严厉,折服古人的和谐自然智慧,古人是如何环保的?专业科学
文章图片
此外《吕氏春秋.士容论》也涉及了秦国“禁烧”规定 , “泽人不敢灰”之说 , 即不准在泽中割草烧灰 。 《北齐书》中记载 , 皇帝高洋下诏规定:“限仲冬一月燎原 , 不得他时行火 , 损昆虫草木 。 ”只能在仲冬(十一月)一个月内烧荒 , 其它季节一律禁止.后代相关环保法令中 , 便保留了“禁烧”条令 , 如《唐律杂律》规定“非时烧田野者”要被严惩 。 《宋刑统》中提到 , 所谓“非时”是指每年阴历二月到十月之间 。 保护水源方面的规定也很多 , 如唐宋法律上都有规定“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卷 , 杖六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