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态度|加速破“壁”通“关”,集成电路和软件国际合作


科技有态度|加速破“壁”通“关”,集成电路和软件国际合作
文章图片
文|李佳师
8月4日 , 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8号文) , 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 , 大力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 。 特别是其中的进出口和国际合作政策 , 为建立全球化的集成电路与软件产业合作共赢格局 , 打破屏障、促进国际合作提供了保障 。
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是全球化产业
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是全球化的产业 ,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将全产业链贯通且做到最佳 。 全球化的专业分工与协作 , 能够充分释放需求、激发创新活力 , 使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发挥最大效应 。
从集成电路产业看 , 半导体产业链的五个环节: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装 , 多年来因为进行全球化分工协作 , 取得了快速发展 , 形成了今天这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格局:半导体材料的领先产业集群在日本 , 最先进的制造代工企业在中国台湾、韩国 , 领先设备厂商在荷兰、美国 , 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在美国 , 最大的需求市场则在中国大陆 。
全球化分工协作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 同样体现在企业发展模式上 。 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巨头英特尔一直以来坚持走“大而全”的道路 , 坚持设计、制造、封装“全面开花”的发展模式 。 最近 , 这种模式遭遇了瓶颈 , 其7纳米工艺制程不断推迟量产时间 。 而做专业代工的台积电 , 因为有全球的设计企业为其提供大量订单和巨大的舞台 , 让其有更多的动力和资金专注于先进制程工艺研发 , 现在它的制程工艺已经超越了英特尔 , 实现了5纳米量产 , 并开始向3纳米制程进军 。 台积电的成功 , 正是全球IC产业链进行分工协作的最好例证 。
从软件产业看 , 这些年全球软件与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软件的开源 , 软件的开源打破了地域、国家、公司、政治等限制 , 让全球所有的程序员都可以共享并贡献创新智慧 。 从全球软件巨头到小微软件企业 , 几乎没有一个不受益于开源 。 而开源软件从一出生就是全球化的 , 就是面向全球开源的 。
全球ICT企业巨头 , 无论是英特尔、高通、苹果 , 还是微软、IBM、SAP等 , 无不是全球化的企业 , 无不在进行全球化的分工布局 。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向《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表示:“只有真正的全球布局 , 才可以稳定制造和供应网络体系 , 才可以更灵活地抗击未来风险 。 英特尔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很好验证 , 供应链注定是‘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不可分割’ 。 ”英特尔在世界各地设有6个晶圆制造基地和4个封装/测试制造基地 , 拥有1.6万家全球供应商 , 在中国大连和成都建立了工厂 。 “我们80%的业务在美国之外 , 是一个全球化企业 。 ”他说 。
高度的产业分工协作 , 高度的产业信任 , 成就了今天的产业格局 。 以苹果与台积电的合作为例 , 在2017年台积电成立30周年的庆典上 , 苹果公司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表示:“台积电为iPhone4处理器投资90亿美元 , 6000人全年无休工作 , 在11个月时间内备妥产能 , 并以卓越技术完成为苹果生产5亿颗处理器的壮举 。 ”这其中所体现的产业分工、信任、全力以赴等 , 都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
今天全球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早已经是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舞台上 , 共同创新 , 正在推动全球经济蓬勃发展 , 推动科技造福人类 。
中国秉承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 一些国家为了规避供应链风险 , 推动制造业回流 , 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迹象 。 应该说这是正常现象 , 但并不会改变全球化的大趋势 。 世纪互联蓝云总裁刘启航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目前我们看到的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波折 , 只是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 个人仍然相信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