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年轻人为什么会腰疼,“哪都疼”究竟是种什么病?( 四 )


“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是向后突,但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因功能性内脏痛来求医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合并明显的腰椎间盘前突现象 。 ”倪家骧解释说,这种情况称之为“椎间盘源性内脏痛” 。 倪家骧团队最先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了国际学术期刊《疼痛治疗》上 。
最让疼痛科医生“头疼”的就是遇到“哪都疼”的患者 。 倪家骧的门诊室外桌子上放了一摞半张的A4纸,指导患者如何诉说病情,纸上写着“主诉:我___部位疼痛多长时间,加重多长时间”,甚至细心地标出五项主要表达内容:疼痛部位、疼痛性质(酸胀、针刺)、加重或缓解原因、治疗过程、身体状况等 。
“疼痛科也不是什么痛都能治、都能管,但这里是专门搞疼痛的,可以诊断清楚,起到分诊的作用 。 ”倪家骧举例说,他也曾接到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看过颅底核磁后,怀疑脑内长了肿瘤,随后请院内神经外科医生会诊,确诊是肿瘤后,转到神外做了后续治疗 。
岂止药物
69岁的何家辉今年4月在广州游玩时,臀部上方突然感到一阵刺痛,疼得不敢迈步,他猜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 。 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挂号、拍片、确诊后,马上回深圳老家,直奔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疼痛科 。 “24年前我就是在这治好的,这次再度犯病,就直接来这里咯 。 ”何家辉说 。
【中国新闻周刊|年轻人为什么会腰疼,“哪都疼”究竟是种什么病?】1995年春天的一个工作日中午,何家辉从办公室到食堂的路上突然发病,“尾椎骨上面,放电一样,如果打分的话,满分,10分的疼 。 ”何家辉躺在病床上回忆当年的情况 。
因不想手术,进行了大半年的保守治疗,看过骨科、康复科,也求助过中医,还在朋友推荐下试过各种偏方,都不管用,最后打听到有个新开设的“疼痛门诊”,“当时就想赶紧止痛,那就再试试咯 。 ”何家辉说 。
在疼痛科进行药物治疗、理疗无效后,当年还在实习的熊东林向何家辉推荐了一种微创手术,熊东林现在已经是疼痛科主任 。 微创手术是用小针刀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剥离有害的组织,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 何家辉术后住院一个月,赶上1996年春节前回了家,之后二十多年都没再腰疼过 。
“疼痛属于患者的主观评估,我们只能相信患者主诉 。 ”熊东林说,临床多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值评定量表”来评估疼痛程度,从0到10,分别表示“无痛”和“这辈子最痛的经历”,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打分 。
今年腰痛复发,是第4、5腰椎间盘突出,何家辉自己数着步数,大概走200步就疼得需要停下休息 。 在南山区人民医院疼痛科试过药物、神经阻滞,效果都不明显,何家辉不愿开刀,最后选择了椎间孔镜微创治疗 。
“微创手术安全性高、创口小,患者恢复也快 。 ”南山区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廖翔介绍道,简单来说,椎间孔镜手术在影像指导下摘除突出组织,皮肤切口只有7mm左右,黄豆粒大小,术后缝1针,卧床2小时就可以下地,两三天就能出院 。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廖翔认为,“疼痛科是以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基础,以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为手段,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专科 。 ”
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中心客座助理教授李刚认同这一理解,但他认为,更应该强调通过多种手段控制、管理疼痛 。 “对慢性、退行性改变,要有合理期待 。 ”李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椎间孔镜有一定效果,但两三年后又会疼痛 。 ”李刚现在还是硅谷最大一家私立疼痛机构的合伙人兼医学教育总监 。 他所说的综合手段,包括药物、理疗、针灸、心理、介入、微创等 。
出于文化等原因,疼痛作为生命体征之一在美国会受到比较高的重视 。 一位在美国波士顿治疗乳腺癌的中国患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她术后两天出院时,一位黑人护士从病房追着她到门口,赶在她上车前给了她一个抱枕,放在胸前,以防安全带勒痛伤口 。
据李刚介绍,美国从大型综合医院到专科诊所,都有疼痛指数量表,一旦患者自我估分超过5分,医生需要帮助患者镇痛,把数字降到5分以下,这也会作为医生考评的一部分 。 对急性疼痛来说,最快的镇痛方法就是阿片类药物,但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这却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药会产生耐药性、依赖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