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敖等一众才子曾受过他资助,这些大师在他面前皆是“学生”

【历史故事】李敖等一众才子曾受过他资助,这些大师在他面前皆是“学生”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李敖等一众才子曾受过他资助,这些大师在他面前皆是“学生”】"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 "——胡适
想当初 , 繁体字晦涩难学 , 是有钱人家子弟标榜身价的奢侈品 , 识字者仅仅十之二三 , 学问深奥难懂 , 钻研多年 , 也仅学得皮毛 , 改革迫在眉睫 。 于是文坛有人弃医从文 , 提倡使用拉丁文 , 后又推动拼音 , 也有人推广使用白话文 , 弃用文言文 , 降低学习和理解难度 。
正是这么一步步的改革推进 , 我国国民整体文化素质大幅提升 , 女子不再目不识丁 , 识字求学也不再是有钱人的玩物 。
胡适对于学问、婚姻的观点
胡适1891年出生于如今的上海 , 1893年随母亲冯顺弟一起前往台湾 , 隔年 , 甲午战争爆发 , 台湾战事吃紧 , 于是母亲冯顺弟又带胡适返回上海 , 后来前往安徽祖籍地进私塾读书 。
胡适尚在襁褓之中 , 就随母亲多次辗转 , 可见当时时代并不安稳 , 乱世出英雄 , 胡适虽未曾立过军功 , 但是他对于文化改革、对于待人处世、对于治学方法和对待婚姻的思想态度 ,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
【历史故事】李敖等一众才子曾受过他资助,这些大师在他面前皆是“学生”
文章图片
1904年 , 胡适13岁 , 在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前往上海读书前 , 母亲冯顺弟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 , 对方是当地望族的千金小姐江冬秀 。
起先胡适年纪尚小 , 态度是顺从的 , 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1908年 , 当时胡适写信给自己母亲 , 言辞坚定 , 拒绝回家完成这桩包办婚姻 , 信中说自己哭泣到手颤抖 , 不能再继续写下去了 , 末尾署名在自己名字后加了"泣书"二字 , 可见当时多么抗拒这桩婚事 , 母亲极力规劝 。
可即便如此抗拒 , 最后胡适仍然选择完婚 , 并不是委曲求全 , 而是心甘情愿的 , 用他自己的话说"情愿不自由 , 也是自由了 。 "
【历史故事】李敖等一众才子曾受过他资助,这些大师在他面前皆是“学生”
文章图片
1910年胡适前往美国留学 , 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两座名校 。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在哲学系学习 , 师从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 , 良师益友为胡适日后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917年 ,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 , 推动现代文学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 同年 , 通过哲学博士学位所有考试 , 担任北京大学教授 , 并回到安徽与江冬秀结婚 。
从订婚到结婚 , 历经了15年 , 这中间二人从未见面 , 只是断断续续有过通信 。 对于这段婚姻 , 胡适顺从、挣扎、遐想、疑虑、矛盾过 , 仍然选择回家结婚 , 他深知女性在旧式婚姻中有多么被动 , 对方是母亲精心挑选的最佳儿媳 , 又苦苦等了自己十五年 。
【历史故事】李敖等一众才子曾受过他资助,这些大师在他面前皆是“学生”
文章图片
胡适对待教育、人际交往的观点
胡适绝不是迂腐的旧式人 , 他开导江冬秀放开裹了多年的小脚 , 劝她读书识字 , 劝她提笔给自己回信 , 期待两人能有思想上的同步、文学上的共鸣 , 做一对伉俪夫妇 。
但很快 , 他意识到了这一切对江冬秀这种深宅之中的旧式女子有多难 , 他意识到女子读书识字是好事 , 但是不能一味强求 , 这不一定是大缺陷 , 贤妻良母不识字的大有人在 , 不应该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而求全责备 。
这种态度 , 给了江冬秀极大的宽容 。 胡适学历放在如今都处于金字塔顶端 , 何况当时 , 但对于伴侣 , 胡适能体谅对方的难处 , 并告诉自己不要一味求全 , 他希望对方进步 , 但是不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强加于人 , 非常难得 。
【历史故事】李敖等一众才子曾受过他资助,这些大师在他面前皆是“学生”
文章图片
胡适虽不再硬性要求 , 但江冬秀却慢慢开始学 , 虽然字迹一般 , 略显笨拙 , 但胡适仍然持鼓励态度 。 胡适虽不是刻意 , 但是此事终是以进为退 , 有一个皆大欢喜的进展 。
有一次 , 胡适将江冬秀的信件念了几段给钱端升、张子缨听 , 他们都夸赞胡太太能干 , 说这是很漂亮的白话信 。
胡适将此事原原本本回信给江冬秀 , 想必江冬秀看了也一定极为欣喜 , 作为老师 , 他深知鼓励比一味苛责更有效 , 对于如今一味苛责的教育 , 似乎鼓励更有效 , 直戳当今现实 , 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非凡 。
【历史故事】李敖等一众才子曾受过他资助,这些大师在他面前皆是“学生”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