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真相是什么?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具体情况( 四 )


自我表达欲到回合制互动
李雪琴在接受GQ采访时自述了她的价值观 , 其中一点是:内容输出止于生活 。
在聚集观众的环境中 , “”同样是“表演”的一部分 , 正如她所说的 , 自己心理本质上的指向就是寻找认同感 , 但这种“认同感”的特殊性是抒发表达欲 , 从中得到自己对自己的满足 , 而不是一味迎合他人 。
就李雪琴一时兴起喊话吴亦凡而言 , 其初衷只是粉丝对偶像自下而上的表达 。 将互动对象限定于某个人看似削弱了观众的卷入度 , 然而实际上一对一的互动更能呈现互动的本质 , 流露情感上的独立性 。 明星的回应打通了上下对话的渠道 , 于是无厘头的对白形式在自我表达的驱使下催生了网友二度创作的动力 , 无关紧要的场景加上形容词 , 再经过私人包装 , 个体点名个体的模式导致了回合制互动的传播景观 。
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真相是什么?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具体情况
文章图片
▲李雪琴式隔空喊话吴亦凡
这一传播景观遵循着一个公式:(人名)你好+我是(人名)+我在(地点)+你看(名词)+多(形容词) , 我们可以引入两个概念加以理解 。
有学者指出在当代文化中 , 人工制品可以作为过渡对象 , 为不同群体构造新的关系潜在空间 。 李雪琴式的开场白就充当了“过渡对象” , 它帮助我们在一对一的互动中打开“潜在空间” , 营造一方实时问候另一方的现场感 , 直接的对话目的模糊、弱化了形式承载的具体内容 , 进而从感知上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
更直白点说 , 如果能得到对方的回应 , 门是白色还是黑色 , 并不重要 。
“李雪琴们”与网红版图的碰撞
不可置否 , 让北京春晚出现“自我介绍梗”的李雪琴又一次激起了网络场域的浪花 , 但风头正盛的她对自己的认知却是“迟早要凉” , 李雪琴这类网红中的内容生产者 , 是造就浪花的风暴还是浪潮中的一滴水呢?
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真相是什么?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具体情况
文章图片
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真相是什么?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具体情况
文章图片
▲李雪琴梗登上北京春晚
短视频网红标杆papi酱在《透明人》采访中被问道如何面对唱衰的声音 , 她的回答是“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知著君认为这个答案可以作为网红版图中不同问题的共通答案 。
答案之所以共通 , 是因为崇尚开放多元的网络场域势必需要一个包容自洽的解决方案 。 以一人分饰多角的表演形式不再局限于papi酱 , 戏精牡丹等人也活跃于生产短视频的前沿 , 李雪琴的正经东北腔和手工耿的无用发明都具有异曲同工的笑点……内容生产型的网红最重要的作品往往不是单一的内容 , 而是独立的形式 。
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真相是什么?杨天真撮合李雪琴王建国具体情况
文章图片
▲papi酱接受《透明人》采访
在网红版图中 , “形式贡献者”是高于“内容输入者”的 , 因为前者同时具有后者的能力 。 成为贡献者的条件有二 , 首先是“成见不能束缚” , 其次是“时髦不能盲目” , 以内容生产为主的网红倘若不打破现成的形式 , 套用已有的流行元素 , 那么人们记住的也只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