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真实的田野考古令人哭笑不得:“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


工地|真实的田野考古令人哭笑不得:“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
文章图片
工地|真实的田野考古令人哭笑不得:“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
文章图片
工地|真实的田野考古令人哭笑不得:“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
文章图片
工地|真实的田野考古令人哭笑不得:“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
文章图片
工地|真实的田野考古令人哭笑不得:“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
文章图片
工地|真实的田野考古令人哭笑不得:“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
文章图片
工地|真实的田野考古令人哭笑不得:“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
低调的“考古专业”出圈了 。 湖南耒阳高考考生钟芳蓉收获了676分的优异成绩 , 是湖南省文科第4名 , 是全村的骄傲 。 但她红了 , 却是因为在这样的高分加持下 , 她报考的却是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 。
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 , 也有很多人表示尊重她的选择 , 并为她送上祝福 。 樊锦诗得知此事后 , 和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一起 , 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 , 还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 , 坚守自己的理想 , 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 ”
北京大学官方微博截图
那么 , 神秘的考古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学科?学习考古又是一种什么体验呢?今天 , 国历君请来了一位考古学专业的朋友为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亲身体验 。
2013年7月起至今 , 学习考古学已有整整7年时间 。 在我的印象里 , 这7年内的时光中 , 除了去年浙江杭州良渚古城成功“申遗”引发了关注之外 , 考古学能“出圈”的事情并不多:这浑身泥土的学问 , 大多数时候只在图书馆和大学的角落里安闲自得 。 然而 , 对日常沉浸在信息之海的现代都市青年来说 , 沉默往往意味着被误解: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荣高考全省排名第四 , “竟”志愿填报北大考古所引起的新闻热度 , 多多少少源于人们对考古学的误解 。 既然有人都对考古学这个谜一样的专业充满好奇 , 我就不妨来谈谈自己学习考古学的经历 。 一些人对考古学的印象往往两极分化:要么认为考古学是毕业了找不到工作的冷门专业 , 早晚得“饿死”;要么觉得学考古学的可以帮人鉴宝 , 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 在网络上的这类噪音中 , 考古学俨然成了“薛定谔的考古”——测不准 。 实际上 , 不仅是中国老百姓 , 外国人对考古学也同样有“测不准”的疑惑 。
《夺宝奇兵》海报 , 外国人对考古学家“高富帅”印象的来源
在学习了一些考古学知识后 , 我的看法可能要保守一些:任何对考古学的直接判断 , 都是相当值得警惕的 。 这倒不是因为我故弄玄虚——我相信大多数对考古学了解较多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考古学的内容实在太过庞杂 , 任何一个人企图回答“考古学是什么”的问题时 , 都会发现自己是盲人摸象 。 实际上 , 就连读到博士、走入高校的职业考古研究者 , 也未必能把这头大象摸全乎了 。
虽然考古学包罗万象 , 但总体来说 , 学习考古学 , 主要包括“体”和“脑”两方面:“体”是指田野考古 , 业内人称“下工地” , 也就是进行室外发掘;“脑”则指日常学习 , 主要是上课(接收信息)和读书(获取知识) 。 背景介绍大致如此 , 接下来我就分别从“体”“脑”两方面来说说 , 学习考古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