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二 )


咱们先了解信阳和湖北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
当一个信阳人被问起老家在哪里 ,
又懒得详细解释的时候 , 会有如下对话 。
“你老家哪里的?““信阳 。 ”
“信阳在哪里啊?”“在武汉旁边 。 ”
“那你们早餐吃热干面吗?”
“吃啊 , 怎么不吃 , 热干面是信阳早餐标配 。 ”
他俩不仅在地理上离得近 ,
在历史上也颇有渊源 。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信阳本就是楚国的领土 。
被誉为“天下第一县”的信阳息县 ,
就是楚国设的 , 县名两千多年都没变 。
战国后期吴王攻陷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 ,
楚顷襄王就曾逃到信阳(当时叫城阳) 。
现在信阳平桥区长台关 ,
还有一座楚王城遗址(也叫城阳城) ,
是中国现存的6座楚王城中保存最好、
规模最大的一座 。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图|楚王城遗址
后来中间有过一些小变动 ,
但总体信阳是属湖北这一块的 。
直到元朝 ,
行省制改变了一切 。
为了防止地方割据 ,
元朝要求相邻行省必须要犬牙交错 。
因此 , 虽然在宋朝时信阳还属荆湖北路 ,
到了元朝就被划到了河南江北行省 。
这种犬牙交错的省份划分方法 ,
被一直沿用到现在 。
拿河南和武汉来说 ,
二者相互交错的结果就是 ,
离河南更近的襄阳被划到了湖北 ,
离湖北更近的信阳被划到了河南 。
虽说成了河南的南大门 ,
信阳仍被戏称为“武汉的后花园” 。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图12|跳哥旅行日记
信阳人看天气预报 ,
从不看郑州的 , 而是看武汉的 。
生病了的第一选择也是去武汉而非郑州 ,
因为“郑州可以治病 , 而武汉能救命” 。
去武汉 , 毫无语言障碍 ,
还可以继续吃热干面 。
不过还是觉得自家加了豆芽、千张、荆芥
的信阳热干面更好吃就是了 。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南北之中的信阳 ,
汇聚了南北气候、南北特产、南北风流 。
没有特色成了她最大的特色 。
南方吃米 , 北方吃面?
信阳:都是成年人了 , 我选择两个都要 。
早餐熬上一锅米香十足的稀汤白粥 ,
再配上油酥谟 , 是信阳人从小吃到大的记忆 。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图1|源于美食中国《品味信阳》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图2|油酥谟
吃热干面 ,
要配上一碗胡辣汤才过瘾 。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或者单纯地吃上一碗细米线 , 再配个油条 。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中午和晚上一般就不吃
热干面或米线了 , 要吃米饭 。
*所以如果谁说在信阳中午吃热干面 , 绝对是个假的信阳人 。
米饭所配的菜 ,
最有家庭味道的就是面炕菜 。
面炕菜 , 把各种食材裹上面粉 ,
煎到两面微黄 , 然后焖或炖 。
面炕鸡、面炕鱼、面炕辣椒……
基本就没有什么不能炕的 。
菜炕好了 , 香到一碗米饭都不够 ,
必须要来两碗 。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中国唯一“永久宜居城市”,一年劝退200万人
文章图片
图1|源于美食中国《品味信阳》
信阳息县人常说 ,
“有钱难买息县坡 , 一半米饭一半馍” 。
碗里盛着米饭、筷子夹着面条的一幕 ,
估计只会出现在信阳人的餐桌上 。
除了饮食调和 ,
信阳的方言更是杂糅 。
就下面这张图中的十来个方言词 ,
任何一个信阳人都不一定能认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