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明镜|富不过三代|为何战国时期魏齐楚都逃不过三代霸业而终的魔咒?
战国时期 , 兼并战争激烈 , 各国争相变法 , 最出名的就是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齐国邹忌改革 , 这几个国家也因变法而跻身不同时期的一流强国 。 但除了秦国最终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天下 , 其他三国霸业基本都是三代而终 , 难道真是富不过三代?其实主要还是当时的时局以及各自国情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
文章图片
找到这几个国家的共同点 , 也许就能找到变法兴亡的密码 。 首先就是三国对于外交和内部人才的一个态度变化 。 三国变法之初基本都是尊重人才、团结邻国 , 而到最后衰亡的一代变成了贤臣多被排挤 , 周边四处树敌
以魏国为例 , 在战国初期率先实行变法 , 一方面是魏文候有超前的眼光 ,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三家分晋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封爵建国的压力促使魏文候正式启动变法 , “穷则思变 , 变则通”正是对他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 。
为此 , 魏文候向外团结韩魏 , 《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 ,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 文候曰:“寡人与赵 , 兄弟也 , 不敢闻命 。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 , 文候应之亦然 。 二国皆怒而去 。 已而知文候以讲于己也 , 皆朝于魏 。
文章图片
对于韩赵二国一视同仁 , 并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来满足自己 , 仁君气度 , 使得二国君主折服 , 成为魏国的附庸 , 这样对外功伐 , 扩张领土才使魏国没有后顾之忧 。
对内重用贤臣 , 魏文候不光开创了西河学派 , 而且对于任何人 , 只要有真材实料 , 唯才是举 , 品德只是其次 。 比如吴起在鲁国曾经杀妻求将 , 也不拘一格任用 , 使吴起在文候时期 , 创下了“与诸侯大战七十二 , 全胜六十四 , 其余皆平”的辉煌战绩 。 阴晋一战 , 更是率领五万魏武卒大败秦军五十万 , 秦国闻起而不敢东向 。
而在魏文候晚年 , 贵族政治开始复苏 , 舍翟璜而任用公室魏成为相就是例证 。 此后魏国更是把这种贵族政治贯穿始终 , 吴起、商鞅、孙膑、张仪、范雎等等皆对魏国影响至深 。 他们出走敌国后 , 或削弱魏国实力、或直接灭亡魏国 。
事实上 , 到了他孙子魏恵王时期 , 也是因为吴起奔楚 , 为楚国宣威盛世打下基础;孙膑赴齐 , 两战而使魏国霸业终结;商鞅去秦 , 河西之地落于敌手 。
在这些强大起来国家的联合打击下 , 魏恵王曾对彼时大贤-孟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东败于齐 , 西丧秦地七百里 , 南辱于楚 。
证明了魏国霸业的终结 。 此后只能倚靠纵横维持大半个世纪 。 同时其地处天下之中 , 几乎得罪四方邻国 , 也是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
文章图片
而齐楚也同样犯了这两个错误 。 齐国因为齐威王不拘一格任用田忌、孙膑、邹忌等等贤臣而崛起 , 《资治通鉴国有宝乎》也诠释了齐威王对于人才的重视: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 ”惠王曰:“寡人国虽小 , 尚有径寸之珠 , 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 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 吾臣有檀子者 , 使守南城 , 则楚人不敢为寇 , 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 吾臣有盼子者 , 使守高唐 , 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 吾更有黔夫者 , 使守徐州 , 则燕人祭北门 , 赵人祭西门 , 徒而从者七千余家 。 吾臣有种首者 , 使备盗贼 , 则道不拾遗 。 此四臣者 , 将照千里 , 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
在齐威王看来 , 天下至宝并非黄白之物 。 他把守边境的将领和治理内政的贤臣作为齐国至宝 , 有此思想也难怪齐国在他时期一度兴盛 , 其创立的稷下学宫在彼时也成为堪比西河流派的学府存在 , 广纳天下人才 。
- 萌小糸说历史|他腹背受敌的时候,刘备为何见死不救(二),揭秘关羽死得很蹊跷
- 顺园谈历史|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吗?这传闻如何而来?
- 天空说历史|春秋时期吴国靠什么称霸?吴国的青铜剑有什么特别之处?
- 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哦|空有做女皇的野心,而没有武则天的命,李显的漏风小棉袄安乐公主
-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为何能够迅速成为东汉末年的最大的势力,袁绍袁术这样的纨绔子弟
- 琳琳说历史|本可阻蜀汉灭亡,刘禅竟然弃之不用,诸葛亮悄悄留下一员猛将
- 小高说历史|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跟林冲形同陌路?因为林冲的一句话,水浒传中
- 十三姨说历史|是体察民情还是游山玩水?专家:看出巡路线,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5次
- 春联|我国历史上唯一次不准过春节,全都不放假,过节的直接被逮捕
- 历史小兔子|为何向玉帝揭发的却是七仙女?,土地公最先发觉孙悟空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