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正谈历史|秦国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的?,在商鞅变法和秦孝公改革之前

【晓正谈历史|秦国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的?,在商鞅变法和秦孝公改革之前】大家好 , 我们的晓正谈历史又来了 , 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 , 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 秦人地位初微 , 商王太戊“使御”;西周初期 , 秦人祖先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 , 被封于秦地 , 因姓嬴 , 号曰嬴秦;周宣王时 , 非子之孙秦仲始列为大夫;周王室东迁 , “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 , 至此秦方得列为诸侯 。 春秋时期 , 中原诸侯并未将秦国视为蛮夷 , 彼此之间仍以诸侯之礼相交 。 不过周平王许诺的封地要迟至文公时 , 秦国才因成功驱逐西戎 , 真正控制了岐山以西之地 , 国势转强 。 相较于中原诸侯而言 , 秦的建设和发展较为迟缓 , 秦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亦与东方国家存有不同之处 。 由于秦与戎狄杂处 , 感染游牧民族习俗 , 民风尚武、剽悍 。 如《管子》叙述秦地民风曰:“其民贪戾 , 罔而好事 。 ”;张仪亦云:“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 , 由孟贲之与怯夫也 。 ”可见秦人强悍之民风 。
晓正谈历史|秦国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的?,在商鞅变法和秦孝公改革之前
文章图片
秦地戎俗颇重 , 主要生计仍以农牧为主 , 他们尤善养马 。 然而 , 秦沾染戎狄之俗并非独例 , 如楚国立国之初与江汉蛮夷杂居 , 风俗习惯和价值观都受其影响 , 春秋时期楚王熊通自诩“我蛮夷也”;又如齐国太公初封之际 , “因其俗 , 简其礼” , 吸收东夷文化以治国 。 故秦师戎之长 , 并非特例 , 所以在春秋时期 , 秦并未被东方国家视为戎狄而轻之 。 秦吸收西戎文化 , 仍存有以夏变夷的自我意识 。 《史记?秦本纪》云:“(秦穆公)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今戎夷无此……‘”由秦穆公之言可知 , 秦国亦自视为“中国” , 以区别于西戎之外 。 秦穆公雄才大略 , 注意招徕贤才 , 任用百里奚、蹇叔等人为谋臣 , 修明内政 , 奖励生产 , 训练军队 , 国力得到发展 , 秦强盛的基础此时已建立 , 但因受到晋的阻拦 , 未能东进 , 转而向西发展 , 终成为雄踞西方的大国 。
晓正谈历史|秦国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的?,在商鞅变法和秦孝公改革之前
文章图片
秦穆公统治期间 , 秦的农业生产已经不逊于中原地区 。 穆公十二年 , 晋国因为灾荒向秦借粮 , 秦向晋输粟 , 史称“泛舟之役” , 显示出秦粮食储备之充足 。 可见 , 农业已取代畜牧业 , 成为秦的主要经济来源 。 秦穆公之后 , 秦国君主多半不求上进 , 国势日衰 。 战国初年 , 从躁公到献公的五六十年间 , 秦国贵族势力大增 , 欺凌公室 , 大庶长专权 , 国势更虚 , 国君废立渐落入庶长手中;自怀公至献公短短三十多年间 , 换了六个国君 , 可见秦国政局之混乱 。 国家内忧之际 , 外患又侵逼 , 尤以魏国为烈 。 魏国在文侯变法图强之下 , 国势强盛 , 外交上联赵韩 , 屡次侵秦 , 夺取秦国土地甚多 。 秦献公于是改革 , 力挽颓势 。 他的改革主要政策有四:
晓正谈历史|秦国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的?,在商鞅变法和秦孝公改革之前
文章图片
“止从死” , 废除人殉制度 。 穆公死时用一百七十七人殉葬 , 其中包括子车氏的三名良臣 , 即奄息、仲行、针虎 。 而与穆公同时的中原国家 , 已极少见人殉 , 然秦却迟至战国时才废除 。 废人殉制度 , 是秦改革陋习的进步政策之一 , 同时也是对秦国贵族特权的一种限制 。 “迁都栎阳” , 自雍迁都栎阳 , 目的主在国防考量 。 秦孝公求贤令中说明秦献公此举目的在于“欲东伐 , 复穆公之故地” , 此乃因魏夺取秦土甚多 , 献公有收复失土之心;同时将栎阳、蓝田等地设为县 , 以加强集权与巩固边防 。 “初行为市” , 取消“工商食官”制度下对工商业发展的限制 , 明令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 。 “为户籍相伍” , 相伍编制属于军事性质的组织 , 目的在利于征兵 。 打散国野的区分 , 将人民编入国家户籍 , 既提升了人民地位 , 也加强了国家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