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的历史|他这么做对秦国而言,意义何在?,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 二 )


第三、增加粮食产量
古话说得好“兵马未动 , 粮草先行” , 直到今时今日 , 粮食都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物资 , 如果一个国家缺少粮食 , 那势必会影响稳定 。 而在战国那战乱纷飞的时期 , 粮食更是至关重要 , 可以这么说 , 在那个时期 , 战争中能获胜的一方往往是粮草充足的那一方 。
苏子的历史|他这么做对秦国而言,意义何在?,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商鞅也深知这点 , 而这也是他为何要禁止父子兄弟同居的一大原因 。 我们刚才也说了 , 秦朝是实行授田制的 , 就是土地由国家控制 , 然后国家会以“户”为单位进行授田 , 每户人家可获田百亩 。 因此 , 在商鞅强制分家的规定下 , 随着秦国户口的增加 , 那么其授予的田亩数量也就会随之增加 。 如此随着被开垦土地越来越多 , 秦国的可用土地不但得以大大增加 , 荒田越变越少 , 同时粮食产量也得以大幅度的增加 。
第四、增加士兵的数量
商鞅时期 , 每当秦国发生战争时 , 会从每户征调一人入军队 , 因此 , 户的多少关系到秦国兵员的数量 。 由此 , 商鞅的《分户令》有很大程度也是为了壮大秦国的军事力量 , 随着户的增多 , 秦国所能征调的士兵也就越多 , 而随着士兵的增加 , 秦国的军事实力也就越强 。
第五、移风易俗
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 , 就是不仅要治理百姓 , 同时也要教化百姓 , 而统治者之所以那么重视教化百姓 , 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起一个和谐的道德秩序 , 只有人人都有德行 , 统治者才能稳固对于天下的统治 , 因为百姓有德 , 他才知道忠诚于君主 。
众所周知 , 秦国最初只是一个僻居西陲的小国 , 它是通过不断地吞并周围的戎狄部落而发展壮大的 。 因此 , 秦国的风俗与中原的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 例如在对待婚姻家庭上 , 秦国是
“父死 , 妻其后母;兄弟死 , 皆娶其妻妻之”
, 即父亲死了 , 儿子就会娶母亲;兄弟死了 , 哥哥弟弟会娶嫂子、弟妹 。 由此这种行为可以说是无长幼之别 , 亦无男女之耻 。
如此 , 想想看 , 一个毫无道德底线的国家 , 这个国家的百姓又怎能做到忠君爱国呢?由此 , 正如杨宽教授所说 , 《分户令》的意义是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 , 是为了革除残余的戎狄风俗 , 而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 ,
当时的秦国要想一统天下 , 他们就必须效仿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 , 而要想学习中原的文明和习俗 , 他就必须先废除自己本国所存在的陋习 , 这个陋习就是“男女同室 , 无长幼之别 , 亦无男女之耻” , 而《分户令》就可很好的根除掉这个陋习 。
第六、稳固秦国的统治
除以上原因外 , 商鞅会禁止父子兄弟同居 , 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分户令》可以淡化同族之间的亲情 , 及宗族力量 , 由此来削弱宗族对于国家统治的影响 , 防止宗族势力过大而动摇皇权和国家 。 想想看 , 一旦分家 , 随着时间的逝去 , 随着血缘关系的越来越稀薄 , 再加上时间的逝去 , 亲戚与亲戚之间的感情绝对会越来越淡 。 如此 , 随着感情的变淡 , 那他们也就不会如此前那般的团结 , 而一旦不团结 , 他们也就对国家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胁 , 一根筷子远比一捆筷子要好对付的多 。
苏子的历史|他这么做对秦国而言,意义何在?,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
文章图片
总得说商鞅推出“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的意义在于 ,
他是想将之前牢不可破的大家族式的宗族 , 变成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 ,
如此这样就可以方便秦国对于天下的统治 , 因为随着秦国百姓的分户 , 宗族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家庭 , 秦国也就可以将国家行政管理直接深入到每个小家庭、每个人的身上 , 从而真正让秦国做到了“率海之滨 , 莫非王臣”的行政管理能力 。 而随着秦国对于天下的统治越发的深入 , 秦廷各项政策也就能顺利的下达到地方 , 如此秦国的实力自然也就能稳步提升 , 因为政令通畅 , 国运自然就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