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前言
闭关锁国 , 是一个成语 , 也是国人之痛 。
翻看教科书 , 清朝盲目自大 , 自诩天朝 , 愚昧闭塞 , 拒绝交路 , 导致国力衰败 , 落后挨打……闭关锁国 , 遂成近代耻辱之罪魁祸首 。
【爱历史】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闭关锁国 , 愚民误国 , 当无异议 。
然而 , 闭关锁国从何而起?到底谁该为此埋单?
很多人印象中 , 大明盛世 , 开明开放 , 七下西洋 , 扬威海外 , 万国来朝 , 清朝则截然相反 。
然而 , 这是一个误会 。
追根溯源 , 明朝才是海禁之始 , 做出这一决策者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
【爱历史】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文章图片
1 , 洪武海禁的形成
提到倭寇 , 自然想到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
但倭寇为患 , 骚扰中国 , 从元末明初就开始了 。
元末明初 , 正值日本诸侯割据 , 互相攻伐 , 战败的封建领主失去土地 , 无处谋生 , 便打起了走私抢劫的主意 , 他们的目标就是富庶的中国 。
最初的倭寇 , 由封建领主、武士、商人、浪人组成 ,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破落户 , 都喜欢来钱快的生意 。
最初的倭寇 , 都是游兵散勇 , 他们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 , 虽给东南百姓带来一些骚扰 , 但充其量不过是一群流寇 , 不足以造成大的困扰 , 因而并未引起统治者足够重视 。
尽管元朝统治者多次实行海禁 , 但海禁主要是海外贸易 , 并未形成基本国策 , 而且时松时紧 , 主要目的不是防范倭寇 。
洪武年间 , 朱元璋建立明朝 。
此时 , 大明还未完全统一天下 , 统治重心在南方 , 南方尚不稳固 , 一些军阀余党盘踞沿海 , 与海盗勾结 , 为大明腹心之患 。
【爱历史】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文章图片
朱元璋颇有远见 , 为防反叛势力私通倭寇 , 维持社会稳定 , 针对海事实施了一系列“禁令”:
洪武三年(1370年) , “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 ”
市舶司 , 是唐宋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常设机构 , 太仓黄渡市舶提举司 , 俗称“六国码头” , 是朱元璋亲自设立的 , 然而这一年朱元璋亲自下令取消了 。
为什么呢?《万历野获编》载:
“海夷狡诈无常 , 迫近京师 , 或行窥伺 , 遂罢不设 。 ”
因为太仓位于江苏 , 临近京师(南京) , 一些狡诈的蛮夷会打着贸易的幌子 , 来京师窥伺虚实 , 所以干脆就罢除不设 。
这个理由很可笑 , 就因为有个别蛮夷打探虚实 , 就废罢市舶司 , 放弃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 , 简直是因噎废食 。
但对朱元璋而言 , 这个思路很合理 。
太仓市舶司废后 , 效果应该不错 , 无非就是海外商人少赚点钱 , 这跟大明江山稳固比起来 , 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
【爱历史】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文章图片
于是朱元璋再接再厉 , 再严海禁 。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
“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 ”
洪武七年(1374年):
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 , 关闭全部市舶司 。
洪武十四年(1381年):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不许渔民私自与外商做生意)
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月:
“禁民入海捕鱼 。 ”(连渔民出海捕鱼都被禁了)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 , 往往交通外番 , 私易货物 , 故严禁之……纵令私相交易者 , 悉以治罪 。 ”(严禁百姓与外国人做生意 , 认为是愚昧无知之举)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正月:
“禁民间用番香、番货 。 ”(禁止老百姓使用外国货 , 够狠)
可以说 , 从建国伊始到撒手人寰 , 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一年比一年严厉 , 从来没有放松过 。
【爱历史】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文章图片
2 , 洪武海禁的原因
中国是传统农业国 , 且小农经济为主 , 老百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 关起门来过日子 , 无需对外交流 ,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整个国家 , 自然也可以如此 , 这便是“海禁”的经济基础 。
中国拥有广阔的疆域、闭塞的空间、丰富的资源、高额的人口、灿烂的文化 , 长期处于世界文明顶端 , 因此一向鄙视外国 , 视异族为蛮夷 , 即便不与其交往 , 也无甚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