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尾|《报菜名》中的“蒸鹿尾儿”,经过300年缩水,现在人人吃得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 ,相信很多朋友对此都不陌生 , 这是相声界里有名的贯口《报菜名》 , 里面的菜式 , 也是以满汉全席和老北京经典菜系为背景编排的 。
【鹿尾|《报菜名》中的“蒸鹿尾儿”,经过300年缩水,现在人人吃得起】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 ,
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
别看菜式繁多 , 却少有素菜 , 绝大多数都带着荤腥 , 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满清贵族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习惯 , 特别崇尚吃肉 , 即便是素菜 , 也常常拿来“荤做” , 更别说肉食了 。
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 , 这《报菜名》里的第三道菜:蒸鹿尾儿 。
鹿谐音同“禄” , 在古时候就被视为祥瑞 , 鹿尾也是大补之物 , 在满清时期 , 蒸鹿尾儿可是道“宫廷菜” , 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条尾巴上锅蒸” 。
据说“鹿尾”只是这道菜的外皮 , 里面的骨头被剔掉 , 经过泡水、阴干去脂后 , 还会加上鹿茸 , 再上锅蒸制而成 , 这些食材与熊胆、虎骨是同一个级别 , 价值也非常高 , 只有贵族才能吃得起 。
平民百姓别说吃了 , 见都没见过 , 光听一遍都能满嘴流油 。
因为相声形成于清朝末期 , 当时说相声的也都是些穷汉子 , 《报菜名》中的很多菜 , 都惨杂着他们对“皇宫贵族生活”的想象 , 并没有切身实际的见过 。
但“高手出于民间” , 往往就是依靠着那一点点的想象 , 很多菜到了老百姓手里 , 稍作改良 , 就成了人人可食的美味 。
现在的“蒸鹿尾儿” , 经过300年的“缩水” , 人人都吃得起 , 但您看了实物后可别骂街 , 如今这版本 , 就跟夫妻肺片、鱼香肉丝一样 , 只占个名 , 与鹿一点关系没有 。
厨行里有一句话:菜就是自己的儿子 , 想怎么取名就怎么取名 。
前面说的“鹿尾皮”加“鹿茸” , 是流传的“宫廷版本” , 到了民间 , 就精简了许多 , 与现在的猪血肠相似 , 但里面包着的不是猪血 , 而是“猪肝” 。
现代版本的“蒸鹿尾儿”将猪肝剁碎成泥 , 除了加入芝麻酱、香油、花生等调料外 , 还有核桃仁、松子仁、杏仁、桃仁、南瓜子仁、榛子仁、白果仁、三七、百合等干果仁 。
当然这些果仁并不是全都加进去 , 它们的搭配也跟随者季节变化 , 讲究个“春去温、夏去暑、秋解毒、冬滋补” 。
之后再用猪大肠做肠衣 , 将搅拌好的“肝馅”灌进去 , 每隔20一定距离 , 用绳扎紧分段 , 上锅蒸熟后 , 形似“鹿尾” 。
这种做法类似于“羊肝羹” , 只是那个时候并没有玻璃或者塑料容器 , 所以用“肠衣”包裹是最简单直接的 。
吃法蒸好的“鹿尾”可不能直接咬着吃 , 需要将它切成2公分的片 , 码在盘中再上桌 。
在切的时候下刀必须要快 , 不能让肠衣把“肝馅”给勒出来 , 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美观程度 , 食客也不容易从盘中夹出 。
——轻肥说——猪肝补气明目 , 与我们常见的卤制肝不同 , 蒸制后更加鲜嫩滑口 , 虽比不上真的“蒸鹿尾儿” , 但这道菜从洗大肠 , 到剁肝泥、再到蒸熟出锅 , 往往需要半天的时间 , 也是极下功夫的 。
- |钓鱼:钓点选不对,打再多窝料也白搭,深挖其中的内在逻辑!
- 卤牛肉|一斤生牛肉能卤出多少熟牛肉?内行人说出实情,其中的猫腻还挺多
- 蜜蜡|和田玉中的主流和硬通货,你是否拥有
- 钱币|百元纸币中的趣味号,如果是这样的,单张价值五位数
- 秦岭|秦岭山中的秘境,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不收门票
- 发型|对不起,现在古装剧中的“白浅式中分发型”我真的已经看腻了!
- 配音|每个胖子都是一个潜力股,来看看动漫中的胖子,都是如何逆袭的!
- |传壶人:紫砂壶中的茶锈和茶垢有区别吗?需不需要清理?
- |木饰面在家居中的巧妙运用,太美了!
- 翡翠|1元纸币中的麒麟号,一张价值过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