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甚喜爱”杜甫的毛泽东两次提名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二 )


再说 , 董庭兰受贿一事有待调查 , 很有可能是被人诬陷 , 杜甫满腔热血为房琯申辩 , 张镐等大臣以同样理由进谏 , 说“门客受赃 , 不宜见累” , 唐肃宗偏将怒气撒向杜甫 , 诏三司(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推问 , 令韦陟、崔光远、颜真卿对其审讯 , 要治他朋党之罪 , 得到韦陟的反馈是 , 杜甫“不失谏臣的体统” , 张镐也在皇帝面前劝阻:“如果让杜甫认罪 , 岂不断了天下言路 。 ”肃宗这才放杜甫一马 , 六月一日宣告无罪 。 杜甫在肃宗朝的政治生涯显然是熬到头了 , 没有哪个皇帝会真正喜欢在他面前言语偏颇激烈、死缠不放的“拾遗” , 看在杜甫从长安逃出后一直没回家的份上 , 肃宗干脆给他放个假 , 令其回鄜州探亲 , 这才有了“北归至凤翔 , 墨制放往鄜州作”的《北征》:

皇帝二载秋 , 闰八月初吉 。
杜子将北征 , 苍茫问家室 。
维时遭艰虞 , 朝野少暇日 。
顾惭恩私被 , 诏许归蓬荜 。
拜辞诣阙下 , 怵惕久未出 。
虽乏谏诤姿 , 恐君有遗失 。
君诚中兴主 , 经纬固密勿 。
东胡反未已 , 臣甫愤所切 。
挥涕恋行在 , 道途犹恍惚 。
乾坤含疮痍 , 忧虞何时毕 。
开头抬出皇帝 , 纪年月日(至德二载八月初一) , 表明这是首记录历史和军国大事的诗 , 皇帝是目标读者 , 过去的事比如房琯事件杜甫是不提的 , 他只说在朝廷急需人才效力的特殊时刻 , 蒙受皇恩 , 赐假省亲 。 对于与一年多未见的家人相逢 , 诗人心情“苍茫” , 既有对未知前途的迷茫 , 也有对家人存亡的担忧 。 出发前 , 他去朝廷拜辞 , 为自己没能当一个合格的谏官自责 , 相信肃宗是中兴之主 , 只是叛乱仍未平息 , 为家国未来担忧 。 他倒不后悔疏救房琯 , 就是没想明白“君何不闻 , 刑欲加矣”(《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 , 总耿耿于怀 , 不时提起 。

一个从八品上的小官怎能猜透圣上的心思 , 现在看来 , 唐肃宗不过是借董庭兰事件对以房琯为代表的玄宗旧臣下手罢了 。
本文为大鱼号独家稿件 , 未经大鱼号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