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舌尖上的清朝——谈《儒林外史》中的吃


《儒林外史》 , 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 , 写的是明朝的故事 , 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 小说中多处谈到了“吃喝”的场景 , 今天看来 , 仍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一、那时候有钱人喜欢外出野餐 , 往往用食盒带着成品菜 。
①第一回讲到:三个地主在西湖边游玩 , “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 , 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着一瓶酒 , 食盒上挂着一条毡条 , 来到柳树下 。 将毡条铺了 , 食盒打开 。 那边走过三个人来 , 头带方巾 , 手摇白纸扇 , 坐在下面把酒来斟” , 吃的都是乾鹿肉 。
②第二回讲到 , 王举人乘船沿河游玩 , 船上随带着食盒 , 肚子饿了 , 就到岸边找一个寺庙(有空地) , 由“管家捧上酒饭 , 鸡、鱼、鸭、肉 , 堆满春台 , 自己坐着吃了” 。
二、那时候公费吃请不是很厉害 , 经常在外借用场所 。
①省政府请客 。 第十四回讲到 , 八股考家(相当于今天的应试机构专家)马二先生本来想游玩净慈寺 , “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相当于省政府)里的人在此请客 , 不好进去 。 那厨旁却在外面 , 那热汤汤时燕窝、海参 , 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 , 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
②县政府请客 。 第四回讲到 , 范进中举后 , 由张乡绅陪同 , 到高要县游玩 。 高要县令汤某在县衙后堂(不是餐馆 , 也不是内部食堂) , “摆上酒来 。 席上燕窝、鸡、鸭 , 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 , 也做两碗” 。
③村干部请客 。 第二回讲到 , 薛家集(村庄名)当家的几个庄户人家(相当于今天的村干部) , 在村附近的寺庙里商量玩灯和办私墪的事 , 寺庙里的“和尚捧出茶盘 , ──云片糕、红枣 , 和些瓜子、豆腐乾、栗子、杂色糖 , ──摆了两桌”接待这些村干部 。 在请到老童生周进过来办私墪后 , 几个村干部请周进吃饭(可算是村里的客餐) , “摆了两张桌子杯筷 , 尊周先生首席 , 随即每桌摆上八九个碗 , 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 。
三、那时候的快餐和排档生意很好 , 非常适合大众口味 。
①第十四回讲到 , 马二先生游西湖时 , “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 , 挂着透肥的羊肉 , 柜合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 , 锅里煮着馄饨 , 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 。 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 , 喉咙里咽唾沫 , 只得走进一个面店 , 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 。 肚里不饱 , 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 , 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 , 倒觉得有些滋味 。 ”
②第十四回接着讲 , 马二先生游累了 , “前前后后跑了一交 , 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吃了一碗茶 。 柜上摆着许多碟子 , 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 。 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 , 不论好歹 , 吃了一饱”“肚里正饿 , 思量要回去路上吃饭 , 恰好一个乡里人捧着许多烫面薄饼来卖 , 又有一篮子煮熟的牛肉 , 马二先生大喜 , 买了几十文饼和牛肉 , 就在茶桌子上尽兴一吃 。 ”
四、那时候私人聚会请客 , 鱼肉都很丰盛 。
①第四回讲到 , 雇农何美之租种寺庙里的几亩地 , 一日接待僧官和尚(寺庙主持) , “煮了一只母鸡 , 把火腿切了 , 酒舀出来烫著 。 和尚走热了 , 坐在天井内 , 把衣服脱了一件 , 敞著怀 , 挺著个肚子 , 走出黑津津一头一脸的肥油” 。
②第十三回讲到 , 小白脸蘧公孙为学习八股文章 , 向马二先生请教 , 首次请马二吃饭 , “果是家常肴撰:一碗燉鸭 , 一碗煮鸡 , 一尾鱼 , 一大碗煨的稀烂的猪肉 。 马二先生食量颇高 , 当下吃了四碗饭 , 将一大碗烂肉吃得干干净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