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一点】老仓库孕育新消费品牌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时尚一点】老仓库孕育新消费品牌
文章图片
郎园station里的网红斑马线 。 郎园供图
【时尚一点】老仓库孕育新消费品牌
文章图片
红砖仓库中的咖啡馆有着浓郁的工业气息 。 本报采访人员程功摄
本报采访人员朱松梅
京城的网红博主们 , 十之七八去郎园station打过卡 。 这曾经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老库房 。 它偏居东北五环 , 不通地铁 , 周围没有居民区——看来看去 , 都不像是有网红潜质 。
可它的确火了!边建设边运营 , 郎园station用两年时间孕育了上百家网红店 , 成为本市首批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 。
敬重历史保留工业风
来到郎园station , 恍然穿越回半个多世纪前 。
【时尚一点】老仓库孕育新消费品牌】眼前是国营老厂北京纺织仓库的大门 , 狭小的岗亭里甚至保留着手摇电话机 。 再往里走 , 30多座低矮的红砖仓库排列舒朗 , 长长的铁轨穿行其间 。 仓库里藏着一个个咖啡馆、餐厅、花店 , 周末总是游客如织 。
这块地曾闲置多年 。 来考察的大商场来了一拨又一拨 , 可没人愿意投资 。 原因不难理解:它靠近五环路 , 没有地铁、不通公交 , 2公里之内也没有大型居民区 。 缺少人气儿 , 商业何谈发展?
首创郎园却看中了这里独特的工业风 , 以及地处北小河、亮马河夹角的位置 , 希望在朝阳区的支持下将其打造成继CBD、三里屯之后 , 全区的第三大商圈——滨水商圈 。
“工业符号承载着城市记忆 。 我们深怀敬畏之心 。 ”郎园station品牌总监邵宁宁说 , 30座仓库和2.23公里铁路专用线被保留下来 , 红砖墙、山形屋脊、水泥饰面都清晰可见 。 此外 , 瞭望塔、岗楼、避雷针等配套设施也保留了下来 。 以“新旧共生”为最重要的改造原则 , 老砖墙因地制宜新嵌入金属、玻璃等材质 , 复古和现代就这样和谐交融 。
地块偏远 , 就要靠各色活动带人气儿 。 2019年 , 郎园station仍是一片工地 , 就办起了“一带一路”国际美食文化节 , 三天来了近2万人 , 园区知名度从此打响 。 此后 , 它保持每年300场以上文化活动 , 包括中欧城市更新论坛、城市森林艺术摄影季、国际一线品牌秀场、高端商业发布等 。
宝藏店铺抓住年轻人
在社交平台上 , 很多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的店铺 , 都来自郎园station 。 像外观酷似加油站的汉堡店、如同城堡般的粉红买手店、摩洛哥风格的咖啡店等 , 年轻人最爱在这儿拍照打卡 , 随手一拍就超有调性 。
宝藏店铺扎堆儿 , 得益于郎园的招商理念 。
“同样的品牌 , 消费者肯定更愿意在家门口逛 。 这就倒逼我们一定要另辟蹊径 , 吸引小而美的品牌或是连锁品牌的特色店入驻 , 让大家带着强烈的目的来消费 。 ”邵宁宁说 , 先后有上百家店铺签约 , 50余家开张 。 主理人大多是90后、00后 , 他们不但懂产品、有个性 , 很多人还能够经营自己的社群 , 拥有一批粉丝 。
首先落户的是设计师群体 。 这是一片小体量的建筑群 , 整合近二十家设计师工作室 , 包括建筑、家具、生活美学、非遗等 。 很快 , 在国内设计师圈子里 , 这里就有了一席之地 。
郎园还花了很多精力去筛选、孵化、培育新消费品牌 。 比如 , 园区拿出上千平方米空间 , 建设了一处亲子乐园的亚洲首店 , 全市最长的管道滑梯成了网红 。 今年初新开的沉浸式露营店 , 更是赶上了精致露营的风口 , 一直火到现在 。
“我头一次来考察时 , 这里还是个保安亭 。 ”坐在杏色的地中海风咖啡馆里 , 22岁的陈泽霖告诉采访人员 , 去年春 , 郎园对新品牌的呵护让他决心留下 。 园区帮忙推荐装修设计师 , 又做了不少品牌宣传 , 店铺因此有了不小的名气 。 如今 , 这个年轻人正筹划着在东西城开第二家分店 。
为产业塑造公共空间
不止周末 , 工作日这里也并不冷清——除了商业 , 园区还有同等体量的产业空间 。
红砖库房挑高很高 , 适合搭建摄影棚、调色棚 , 建设影视实验室 。 在开园之前 , 郎园station就展开定向招商 , 多家影视龙头企业入驻 , 还吸引了不少广告公司、MCN时尚设计公司等 , 共同构建影视娱乐产业生态 。
5月底 , 国内首个电视剧制作高新实验室落地郎园station 。 目前 , 这里和隔壁的七棵树创意园共同成为全国影视制作的地标 , 承担的影视剧后期制作产量占到全国近60%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