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监管风险提示50余次后 代理退保产业缘何愈演愈烈( 二 )


近年来 , 银保监会按季度、年份保险公司收到的投诉情况 , 并对投诉数量、相对比例较高的公司进行公示 。
那么代理退保是如何操作的呢?
一位大中型保险公司人士表示 , 代理投诉经营者利用各种途径获取客户保单信息后 , 利用保险公司名义约见客户 , 或向客户推送标签为“中国银保监会”等官方监管机构的虚假文件骗取消费者信任 , 承诺协助客户办理全额退保 。
具体来说 , 代理退保获利形式有几种 , 并通过以下几种形式非法获利:
一是签订“服务协议” , 收取定金及客户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个人信息 , 怂恿或冒充客户通过监管投诉电话12378或寄送信函等方式进行投诉;二是指导客户用话术引导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或内勤人员做出不利的陈述 , 并利用电话录音、微信截屏等钓鱼取证 。 撰写格式化代理投诉信 , 邮寄给当地监管部门 , 利用监管施压保险公司 , 在保险公司全额退保后向客户收取全额保费30%-60%的手续费;三是组织离职业务员以原公司产品收益低为由诱导客户撤旧投新 , 购买所谓“高收益”产品 , 撬单赚取佣金收入 。
【经济观察报|监管风险提示50余次后 代理退保产业缘何愈演愈烈】一位大型保险公司人士介绍称 , 在“退保取证”过程中 , “代理退保”人员通常不允许保险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联系 , 并尝试与客户签订“代理维权协议” , 在这个过程中 , 个别代理平台以身份证件、保单、银行卡作为抵押捆绑客户 。
值得注意的是 , 目前不少金融公司也参与进来 。 例如 , 小额信贷公司、理财咨询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各类金融相关公司开始经营“代理退保”业务 。
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发现 , 东莞某贷款代理公司就兼营类似业务 。 而就在今年4月 , 山西临汾翼城县公交车上出现“各保险公司保单全额退保费专业维权”广告 , 大连高铁站更是有人高举相关广告牌 。
屡次风险提示
2020年4月9日 ,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 , 警示广大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 , 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 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7月8日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向保险机构及广大保险消费者发布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提示 , 各地20多家保险行业协会也陆续发布了提示 。
实际上 , 监管发出风险提示早已有之 。 2019年8月 , 广东银保监局发出对集中退保现象的风险提示 , 随后河南、四川、辽宁、河北、北京等多地银保监局也分别发出提示 。
6月5日 , 大连银保监局专门向市政府汇报银行业保险业“黑产”投诉情况 , 分管副市长对打击“黑产”投诉工作给予批示 。
据不完全统计 , 近年来 , 包括银保监会在内 , 各地监管机构针对“代理退保”的相关风险提示超过50次 , “代理退保”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
尽管监管层多次提醒 , 但代理退保的生意仍旧钻了法律真空的漏洞 。 广东瀚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海峰先生表示 , 目前暂无专门的法律对代理退保产业有处罚整治;严格地说 , 代理退保属于法律服务、保险服务 , 属于保险合同纠纷的代理服务 , 应当由律师事务所代理 , 甚至应当由具有保险业从业资格的保险经纪机构实施 , 不具有这些资质的机构不应从事这个服务 , 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监管 。
此外 , 刘海峰还谈到 , 投保人获取代理中介的信息不充分、投保人法律意识淡薄等都是这个产业屡禁不止的原因 。 永达理保险经纪公司某从业者向采访人员补充道 , 违规中介相比合规中介来说 , 收取的佣金往往非常高 , 可达到退额保费的30%-50% , 这也吸引了许多人投入到此行业中来 。
但面对此现状 , 保险公司也在积极行动 。 在西南某城市 , 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地方金融监管局 , 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在大连 , 多个保险业务员以“加盟”名义卧底恶意退保窝点 , 收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