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揭秘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及目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确切记载?

【历史故事】揭秘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及目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确切记载?
文章图片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1、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
2、刘备进驻樊口的目的
一、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
史书记载:
--《江表传》:"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 , 并令与备相结 。 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 。 肃故进前 , 与备相遇于当阳 , 因宣权旨 , 论天下事势 , 致殷勤之意 , 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欲往投之 。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 , 敬贤礼士 , 江表英豪 , 咸归附之 , 已据有六郡 , 兵精粮多 , 足以立事 。 今为君计 , 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 , 崇连和之好 , 共济世业 , 而云欲投吴巨 , 巨是凡人 , 偏在远郡 , 行将为人所并 , 岂足托乎?'备大喜 , 进住鄂县 , 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 , 结同盟誓 。 "
--《江表传》:"备从鲁肃计 , 进住鄂县之樊口 。 "
--《襄阳耆旧记》:蔡瑁传:会王师已临其郊 , 琮举州请罪 , 琦遂奔于江南 。
现代历史书籍的观点: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白寿彝)
周瑜传:在樊口(今湖北鄂城附近) , 周瑜所率的江东水师与刘备的军队会合 。
鲁肃传:沿途与部将关羽的万余水军和刘表另一儿子刘琦所率的万余人会合 , 退守到樊口(今湖北鄂城) 。
【历史故事】揭秘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及目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确切记载?
文章图片
--张大可先生的《三国史》(华文出版社):第131页是这样说的:刘备十分高兴 , 于是与关羽水军会合 , 撤向夏口 , 并进驻樊口 , 与孙权靠拢 。 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过江 , 到柴桑见孙权 。
--马植杰先生的《三国史》(人民出版社):第72页这样写到:双方遇于当阳长坂坡 。 肃劝备进驻樊口 , 与孙权并力抗曹 , 这自然是备所迫切需要的 。
--武国卿先生的《中国战争史》四(金城出版社):第143页:刘备听了很高兴 , 决心与孙权结盟抗曹 。 于是 , 采取鲁肃的计划 , 率军进驻于樊口 。 ……第151页:此时 , 驻于樊口的刘备 , 每日均派人至江边等候孙权的大军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备用肃计 , 进住鄂县之樊口 。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 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 ,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中国军事史--中国历代军事战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如下:
刘备军队在樊口时的兵力和部署如次:
--关羽率水军约万人驻在夏口;
--张飞、赵云各率陆军四千人驻在鲁山;
--刘备本人在樊口 。
周瑜率军到樊口与刘备会合后 , 继续沿江西上 , 与顺流而下的曹军遭遇于赤壁 。 ……
从以上引用的资料看 , 应当是当前史学界基本认同刘备在赤壁战前在樊口的说法 。
但是 , 再看《三国志》的相关记载 , 却有所不同:
--《武帝纪》:"九月 , 公到新野 , 琮遂降 , 备走夏口 。 "
--《刘表传》:"太祖军到襄阳 , 琮举州降 。 备走奔夏口 。 "
--《先主传》:"先主斜趋汉津 , 适与羽船会 , 得济沔 , 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 , 与俱到夏口 。 "
--《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 , 亮曰:'事急矣 ,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
--《孙权传》:"备进住夏口 , 使诸葛亮诣权 , 权遣周瑜、程普等行 。 "
--《周瑜传》:"时刘备为曹公所破 , 欲引南渡江 , 与鲁肃遇于当阳 , 遂共图计 , 因进住夏口 , 遣诸葛亮诣权 ,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 , 遇于赤壁 。 "
--《鲁肃传》:"备遂到夏口 , 遣亮使权 , 肃亦反命 。 "
【历史故事】揭秘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及目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确切记载?
文章图片
无一例外地说刘备进驻夏口 , 并派遣诸葛亮去东吴求救 , 而并没有进驻樊口的记载 。 那么 , 是否《三国志》的这些记载与《江表传》的记载相矛盾呢?是否刘备进驻夏口就不可能再进驻樊口呢?
首先 , 我们要搞清楚这几个相关地名之间的位置(引自《三国志辞典》):
--当阳:县名 。 西汉置 , 治所在东城 。 在今湖北当阳东 。
--夏口:地名 , 指夏水(汉水下游的古称)注入长江处 。
--樊口:地名 , 在今湖北鄂城 。 赤壁之战前 , 刘备进驻于此 。
--柴桑:县名 。 西汉置 , 因柴桑山得名 。 故治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六公里 。
其次 , 我们要搞清楚刘备的行动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