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对战明军,李自成是屡败屡战,越战越勇,为什么遇到清军就完了?

李自成打明军 , 屡败屡战 , 越战越勇 , 为什么对阵清军却一败涂地?
如果没有李自成 , 京城不会那么容易陷落 , 清军也是打不进关内的 。 而最后的胜利果实被满清窃取 , 李自成什么都没有捞到 , 还成了满清的嫁衣 。
【历史故事】对战明军,李自成是屡败屡战,越战越勇,为什么遇到清军就完了?】在起义的过程中 , 李自成曾多次面临险境 , 数年间 , 常常被明军击败 , 但起义军总能死灰复燃 。 面对明军 , 李自成可以东山再起 , 为什么被清军击败后 , 就一蹶不振了呢?
【历史故事】对战明军,李自成是屡败屡战,越战越勇,为什么遇到清军就完了?
文章图片
明军无法将其赶尽杀绝 , 两线作战 , 疲于奔命
对于崇祯而言 , 李自成是他的心腹大患 , 杨嗣昌曾经提出 , 攘外必先安内 。 总体来讲 , 农民军的威胁要大于满清 , 满清好歹还有个山海关阻拦 , 而且满清也从未攻破过山海关 。 如果不是后来吴三桂的投降 , 满清也必定无法进入关内 , 然而 , 不管崇祯帝多么努力剿杀李自成 , 这支农民起义军却总是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史料记载:
"杨鹤抚贼不效被逮 , 洪承畴代鹤 , 张福臻代承畴 , 督诸将曹文诏、杨嘉谟剿贼 , 所向克捷 , 陕地略定 。 而山西贼大盛 , 剽掠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津间 。 "
崇祯四年 , 猛将曹文诏等人平定了陕西叛乱 , 而山西贼寇兴盛 , 明廷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剿匪 , 却总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 而且之所有叫流贼 , 就在于这些起义军经常是打一枪换个地方 , 想彻底剿灭起义军 , 绝非易事 。
【历史故事】对战明军,李自成是屡败屡战,越战越勇,为什么遇到清军就完了?
文章图片
崇祯八年 , 卢象升升任右副都御史 , 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 , 崇祯赐予尚方宝剑 , 卢象升由此大权在握 。 在卢象升的统领下 , 明军连战连捷 , 农民军的实力被大幅缩减 。 崇祯九年 , 卢象升会师祖宽、祖大乐、罗岱的部队 , 在七顶山大败李自成的骑兵部队 , 李自成的部队几乎被全歼 。
就在卢象升剿匪的关键时刻 , 辽东情势危急 , 京城戒严 , 卢象升被要求北上戍卫京城 。 卢象升离开后 , 起义军死灰复燃 , 继续兴风作浪 , 之后更是发展迅速 , 愈发难以扑灭 。
而且明末崇祯帝面临的可不止一支起义军 , 前有王二、高顺祥 , 后有李自成、张献忠 , 尤其张献忠 , 后来还建立了大西政权 。
这种状况屡见不鲜 , 内外交困的局面下 , 崇祯手下就那么几张牌 , 他总是要拆东墙补西墙 , 再拆西墙补东墙 , 这样来来回回 , 根本无法彻底剿灭农民军 。 常常是在最关键时刻 , 满清攻了进来 , 崇祯只得抽调剿匪的部队去对付清军 , 两线作战让明军疲于奔命 , 明军根本无力剿灭农民军 。
【历史故事】对战明军,李自成是屡败屡战,越战越勇,为什么遇到清军就完了?
文章图片
明末对百姓剥削太过严重
为了解决钱的问题 , 崇祯开征三饷 , 辽东打仗需要钱 , 就征收辽饷 , 内部剿匪需要钱 , 就征收剿饷 , 练兵也需要钱 , 就征收练饷 。 加之崇祯那几年年景不好 , 干旱、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害 , 不停地折腾着中原大地的百姓 , 令其不堪重负 。
史料记载:
"神宗末增赋五百二十万 , 崇祯初再增百四十万 , 总名辽饷 。 至是 , 复增剿饷、练饷 , 额溢之 。 先后增赋千六百七十万 , 民不聊生 , 益起为盗矣 。 "
没有饭吃 , 朝廷还剥削严重 , 于是乎大家都投奔了起义军 , 这也是起义军总能死灰复燃的原因之一 。 李自成被击败多次 , 但只要他振臂一呼 , 总会有众多追随者 , 这并非李自成有多高的水平 , 而是百姓没有活路 , 才不得已成了流贼、草寇 。
不仅如此 , 明军军饷总是不能按时发放 , 而且军中贪腐、吃空额行为严重 , 很多士兵也活不下去 , 随即投奔了农民军 。 崇祯征收的赋税越来越多 , 那么百姓没有饭吃 , 去参加农民军的就更多 , 由此恶性循环 , 愈发不可收拾 。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减轻百姓负担 , 让百姓吃饱饭 , 那么平定内部叛乱 , 也是痴人说梦 。 自古至今 , 只要有口饭吃 , 中华大地的百姓就不会造反 , 假如崇祯能解决钱的问题 , 不从百姓身上割肉 , 那么起义军才有望解决 。
李自成攻破京城 , 明朝灭亡 , 那么自然这些三饷、赋税也就暂时消失了 , 毕竟那时候的口号是"迎闯王 , 不纳粮" 。 满清击败李自成 , 占据京城之后 , 也是做了一些安抚百姓的工作 , 因此 , 李自成东山再起就相对困难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