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压抑和冰冷 , 让小曼很不开心 , 她经常发呆走神 , 无法专注 。
尤其在进入初中后 , 更是莫名觉得胸口总有股怨气 , 发泄不出来 , 让她很痛苦 。
文章图片
刘颋颋博士跟小曼接触后发现 , 因为小曼爸爸的内在独立空间 , 被他的母亲破坏了 , 导致他无法完成和父母的分离和独立 , 建立自己清晰的边界 , 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 甚至都没有办法保护自己 , 谈何保护自己的女儿小曼 , 跟女儿真实地沟通和交流呢?
在小曼的身上 , 她有一部分愤怒来源自身 , 有一部分则代表了父亲的内在感受 。
好在 , 小曼的母亲及时发现女儿的异常 , 寻求了外部资源 ,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让女儿走出困境 , 一家人也意识到问题所在 。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 当父母的内在空间 , 受到他们的原生家庭或是成长经历的影响 , 有过心理创伤 , 他们就无法跟自己的孩子 , 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 , 甚至会把自己的创伤代际传播给孩子 。
文章图片
03新的内在空间 , 养育孩子也养育自己
中国传统的父母 , 经常信奉“一切为了孩子”他们含辛茹苦 , 牺牲很多 , 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孩子 。
但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逻辑:孩子会被父母完全控制 , 会无形中被要求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发展 。
因为 , 当一个孩子完全占用了家庭的全部资源后 , 他将不得不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 , 而没有办法做自己 。
所以 , 成为父母 , 不意味着无条件付出 , 自我牺牲 , 丧失自我 , 反而要在成为父母的这一阶段里 , 重新养育自己 。
通过跟孩子的互动 , 看到自己的内心创伤 , 以及自己曾经碰到的成长难题 , 积极修复它们 , 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自我 , 理解孩子 , 包容自己 , 也包容孩子 。
文章图片
一位双胞胎妈妈 , 在孩子很小时 , 情绪非常不好 。
两个年幼的孩子 , 一天到晚粘着她 , 吃饭睡觉上厕所 , 一天24小时 , 每分钟都不自由 。
这位妈妈觉得特别难受 , 特别心累 。
她会对孩子发火 , 动手打孩子 。
《这样跟孩子相处》中告诉我们 , 父母也是有自己的边界的 , 这个边界 , 孩子不能随意越界 。
否则 , 当父母的空间被孩子破坏了边界 , 亲子关系就会僵硬恶化 。
双胞胎妈妈最后跟家人协商 , 让老人和老公负责带孩子们游戏玩耍 , 她可以独自一人 , 安稳地吃一顿饭 , 睡两个小时 , 拥有一些自我的时间 。
文章图片
当妈妈在独处中找到自我后 , 她跟孩子的相处也轻松多了 。
她有自己的时间 , 孩子也有孩子的专属时间 , 彼此互不打扰 , 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空间 。
事后 , 这位妈妈回想了很多儿时的往事 。
她才意识到 , 自己的父母不曾给过她空间 , 没有尊重过她的自我意识 , 所以成年后 , 她不懂如何守护自己的边界 , 跟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 。
如果父母能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 父母会在这个空间里得到成长 , 更好地享受生活 , 而孩子也会得到更好的养育和成长 。
这个全新的空间 , 需要父母明白 , 不必对孩子倾其所有 , 一味地付出 , 打造一个足够好的空间 , 让父母跟孩子都有机会获得独立而真实 。
文章图片
04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起点 。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 , 都需要在原生家庭中得到供养和托举 。
这个过程中 , 父母会面临很多困扰和难题:孩子不爱学习、性格孤僻、沉迷游戏、拒绝沟通、撒谎叛逆、难以专注等 。
诸多问题都可以凭借优质的亲子关系来解决 。
文章图片
在《这样跟孩子相处》一书中 , 有心理学的理论介绍 , 也有大量案例分析 , 帮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
“空间育儿法”能让父母从自己身上找到症结 , 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 整理内在空间 , 再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 满足孩子的需求 , 从容解决亲子难题 。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当一个人的心灵空间被拓宽后 , 才可以容纳更多美好的东西 。 ”
- 2019年宝宝起名()
- 没能力的父母总是没收孩子压岁钱,有远见的父母喜欢给孩子投资钱
- 被孩子“讨好”,是中国式父母最失败的教育
- 十二属相婚配()
- 昭通起名()
- 从小和父母关系不好的人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比较弱
- 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应该怎么做?父母给予的回应
- 宝宝姓名()
- 木用神,取名()
- 2019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