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然可谓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家 。 繁荣的商业经济必定铸就繁华富有的大城市 , 宋国的商丘、陶丘以及彭城 , 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 比如陶丘就是秦国丞相魏冉梦寐以求想拿到手的封地 , 又比如项羽定都只选彭城 。 繁荣的商业经济除了形成富有的城市以外 , 还能滋养和培育文明 。 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 , 此外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国 。 这基本上涵盖了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门派 。
因此 , 商人这个职业称谓是由商朝和商朝人民所创造 , 经商富国的治国道路也是由商朝和人民所开创 。
文章图片
三
商朝的文明很伟大 , 但是终究灭于西周 。 关于《封神榜》和武王伐纣的故事 , 中国人都不陌生 。 说到西周 , 他是完全不同于商朝的一个民族 。 商人重“商” , 周人重“农” 。 周人的祖先叫后稷 , 这个“稷”字本来就是五谷之一 , 可见周人的祖先是以农业耕种而得名 。 《史记·周本纪》记载:“
弃为儿时 , 屹如巨人之志 。 其游戏 , 好种树麻、菽 , 麻、菽美 。 及为成人 , 遂好耕农 , 相地之宜 , 宜谷者稼穑焉 , 民皆法则之 。
”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得知 , 周朝的祖先从小就喜欢在田地里面种“树麻、菽 , 麻、菽美” , 并以此为乐 。 而商朝的小孩可能更喜欢在街头巷尾做些小生意为乐 。 农耕 , 不仅给周朝的祖先带来了乐趣 , 还让他得到了君王的认可和社会地位 , 更是令他通过农耕带领部落走向了兴盛 。 《史记·周本纪》记载:“
帝尧闻之 , 举弃为农师 , 天下得其利 , 有功 。 帝舜曰:‘弃 , 黎民始饥 , 尔后稷播时百谷 。 ’封弃于邰 , 号曰后稷 , 别姓姬氏 。 后稷之兴 , 在陶唐、虞、夏之际 , 皆有令德 。
”因此 , 周人以农业为本 , 以农业为根 , 以农业为首 。 “周”这个字的原始形态就是上面是田 , 下面是口 。 所以 , 商业 , 很不好意思 , 你只能往后靠了 。
除了周人本来具有“重农”的基因以外 , 政治层面也必须要求他们“抑商” 。
因为西周能够战胜商朝本来就存在侥幸 , 从当时的文明和军事来看 , 西周均落后于商朝 。 童书业先生在《春秋左传》一书中写到:“殷已入青铜器全盛时代 , 周则文王以上之青铜彝器迄未有明确发现 , 周在彼时支野蛮落后 , 从可知矣 。 ”而且 , 童书业先生还在《春秋左传研究》一书中写到:“则商纣时殷人盖甚重 , 国力强与周人远甚 , 故周人屡称殷为‘大国’ , 自称‘小邦’ , 牧野之战时犹战战兢兢也 。 ”因此 , 周朝建立后就必须想办法尽快削弱殷商遗民的力量 。 除了进行诸侯封建以外 , 周朝还通过礼法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 很不好意思 , 士农工商 , 商人只能是最低的阶层 。 周朝通过种种“抑商”的政策 , 让商人随时处于自己的监控之下 , 让商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政治资源和社会地位 , 以此不断削弱殷商遗民的力量 。
所以在先秦时期 , 整个华夏大地都弥漫着重农抑商的气氛 , 而不是秦国独家拥有 。
除此以外 , 拥有“商文化”基因的宋国人民也经常被其他诸侯国的人民所看不起 。 举个例子 ,
先秦诸子讲故事就喜欢埋汰宋国人 。
例如《韩非子·无蠹》的“守株待兔” , 《韩非子·说难》的“智子疑邻” , 《列子·杨朱》的“野人献曝” , 《列子·说符》的“趾高气昂”和“盗取天地” , 《庄子·逍遥游》的“宋人赔本” , 故事里面都是拿宋国人当主角说事 。 说明整个先秦时期 , 对殷商遗民的抨击和打压从未停止过 。
文章图片
四
西周的君主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发明者 , 而像李悝、吴起等第一批变法的人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发扬光大者 。 而商鞅 , 既不是“重农抑商”的发明者 , 更不是发扬光大者 ,
他只是一个“重农抑商”政策恰到好处的成功者而已 。
何谓恰到好处?一则是有李悝和吴起等优秀的改革家为商鞅当垫脚石 。 二则是商鞅选择了秦国 。 秦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表面上看是文化和生产力落后于东方诸侯国的游牧民族 , 但是实际上定居关中后的秦人早已经开始融入当地老周人的基因 , 以农业耕种为本的周人传统反而是秦人继承得最好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 【历史故事】“酒过三巡”是什么意思?
- 【爱历史】“生不逢时”的葛洪是如何成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名人?
- 【爱历史】秦始皇下了一条死命令,50万的秦军为什么没有回到中原?
- 【爱历史】于谦的人生高光时刻
- 【爱历史】晁盖被宋公明架空,为何只有宋江才是山寨的真正主人?
- 【爱历史】松江省与黑龙江省的区划变迁
- 【爱历史】许褚能够战平过吕布、赵云、典韦、马超等人,却又为何输给关羽?
- 【爱历史】中国古代的马尾巴是如何挽结的?
- 【游戏世界】ISC创新沙盒,开启数字安全“寒武纪爆发”
- 【爱历史】民间故事:张若孟与狐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