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杜志章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 与群众利益休戚相关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 , 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 我们要紧紧抓住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使实劲、见实效 , 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

激发内生动力 。 经过长期实践 , 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行之有效的制度 , 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 同时 , 基层社会治理中还存在群众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 。 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 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 , 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 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 。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功能 。 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回应群众利益关切 , 领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 努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觉性 。 二是发挥社区文化引领作用 。 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 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 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 , 涵养“社会进步靠大家”的实干精神 。 三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 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 让群众掌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形式、流程和规则等 , 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和水平 , 夯实群众有序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 。

拓展参与渠道 。 畅通群众参与渠道 , 搭建多元化协商平台 , 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 有利于改变基层社会治理手段单一、资源匮乏的状况 , 进一步拓展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 一是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 以城乡社区为依托 , 着眼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 , 培育和发展各类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区社会组织 , 引导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 发挥其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二是创新协作方式 。 坚持党建引领 , 吸纳与社区结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 , 实施契约共建项目 , 通过联席会议、民情恳谈、议事协商等制度化平台 , 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 , 打造发现问题、快速流转、分类解决的治理闭环 , 统筹解决群众所需所急 , 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治的格局 。 三是推动线下与线上结合 。 在畅通线下参与渠道的同时 , 善于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 促进社会沟通 , 改进管理和服务 。 开发建设网上办公系统、专门应用程序等平台 , 形成微端融合、服务联动的智慧政务网 , 让群众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参与讨论、投票、监督等活动 , 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

强化制度支撑 。 切实保障群众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 需要完善相应制度 。 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明确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 , 统一和规范赋权事项、参与形式、实践流程等 , 明晰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职能范围 , 厘清权利边界 , 使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基层普法宣传教育 , 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 , 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 引导其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维护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 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 保障群众权利 , 维护法律权威 , 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 促进群众依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 与此同时 , 为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 需要完善投入机制 , 推动社会治理资源向基层下移 , 为群众按照法律法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必要保障 。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