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当年攥出“油”的东北黑土遭透支 让它歇歇气加加油( 三 )


“这两年夏天 , 拿铁锨一挖 , 就能发现秸秆翻埋的地方产生了一层有益菌 。 秋整地的时候 , 能明显感觉到地变松软了 。 ”哈尔滨市双城区新民村岚显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着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 , 合作社理事长吴岚显说 , 下雨后垄沟里看不到水 , 渗到了地下 , 土壤吸收水分、抗旱保墒的能力变强了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 2015至2017年 , 黑龙江省9个试点县项目区土壤监测数据显示 , 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 ,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试点实施前提高3.6% , 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 。 通过抓试点 , 建机制、推模式 , 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 , 带动全省落实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建设面积1000万亩 。
黑土地保护正在见效益 , 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 , 增加了农民收入 。 在赵德山看来 , 水稻稳产高产优质 , 主要得益于这几年黑土地保护 。 “参与黑土保护利用试点后 , 有机质含量高了 , 种出的水稻口感更好 , 更绿色健康 , 去年我们的水稻卖到了5元多一斤 。 ”赵德山切实感受到了黑土地保护带来的好处 , 对黑土越来越有感情 。
赵德山说:“保护黑土地就像养小孩一样 , 需要用心去呵护 , 我做过对比 , 隔着一条道 , 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 , 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 ”
采访人员从黑龙江省土肥站了解到 , 黑土保护利用试点项目 , 各试点县(市、区)依据当地黑土地耕地退化突出问题 , 因地制宜地将相关技术进行集成 , 初步探索出平地玉米连作区、平地轮作区、缓坡型、低洼易涝型、西部风沙干旱区及水田等六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模式 , 并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 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
今年3月 , 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 , 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 , 力争到2025年 , 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 。
不光耕地轮作“歇口气” , 还要秸秆还田“加油”
轮作让病虫害减少 , 让黑土地“歇口气” , 提高土壤肥力;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改善耕层理化和生物性状
开展耕地轮作试点 , 是黑土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 根本目的是解决连作造成的土壤养分偏耗 , 实现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东向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7000余亩玉米 , 今年轮作改种大豆 , 每亩补贴150元 。 合作社负责人刘峰说 , 轮作让病虫害减少 , 让黑土地“歇口气” , 提高土壤肥力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 , 近几年 , 黑龙江省实施耕地轮作 , 以大豆为中轴作物 , 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 加快建立米豆薯、米豆杂、米豆经等“三三”轮作制度 , 实现土地用养结合和各作物均衡增产增效 。 2019年 , 黑龙江省实际完成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1369.39万亩 , 占国家下达任务的105.3% 。
为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管理 , 黑龙江省引用先进技术细化管理 。 试点县(市、场)引入遥感技术监管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 。 对于轮作休耕试点补贴 , 试点县(市、区)采取人工实测与卫星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 对试点任务面积进行核查 , 作为补助资金发放依据 , 在核实项目区地块上做到数字化监管 , 经得住审查 。
前几年 , 秋冬季、春播前 , 行驶在黑龙江的公路上 , 经常能看到田间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 , 严重的地方看不清前方车辆 , 一场旅行犹如穿越“火线” 。 这两年 , 黑龙江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 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 , 也助力蓝天保卫战 。
秸秆还田是黑土地保护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 。 去年秋冬 , 黑龙江省通河县启农现代农机合作社找到了一种秸秆还田的好方法 , 先给秸秆喷一种微生物腐熟剂 , 然后再将秸秆翻埋到地下30厘米深处 。 经过腐熟的秸秆在地里更容易腐烂 , 保证全量还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