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当年攥出“油”的东北黑土遭透支 让它歇歇气加加油( 二 )


老百姓形象地说 , 现在的黑土地越来越“馋” , 化肥越上越多 , 黑土地越来越硬 。
黑土地变“薄”了 。 水土流失导致的黑土层变薄 , 则是东北黑土带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 宾县位于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带的东南端 , 地势高低起伏 , 是一个“五山、半水、四分半田”的浅山丘陵地区 , 坡耕地分布面积大 , 侵蚀沟较多 , 长度100米以上的侵蚀沟有4000余条 ,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 并且侵蚀沟多生成于已垦坡耕地上 , 在损毁农田粮食减收的同时 , 造成土地支离破碎 。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普查(2013)结果显示 ,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长度超过100米的有29.6万条 , 仅沟道本身就损毁土地600万亩左右 。 治理水土流失专家、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说 , 目前治理的侵蚀沟还有限 , 沟道侵蚀整体仍处于加剧发展的态势 。
数据显示 , 目前 , 东北黑土区耕地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左右 , 比开垦之初减少了约40厘米 。 部分坡耕地已变成肥力较低的薄层黑土 , 有的甚至露出了底层的黄土 , 成为老百姓眼中的“破皮黄”黑土 。
要像养小孩一样用心呵护黑土地
“参与黑土保护利用试点后 , 有机质含量高了 , 种出的水稻口感更好 , 更绿色健康 , 去年我们的水稻卖到了5元多一斤”
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 , 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 2015年起 , 国家安排资金 , 在东北四省区17个县(市、区)实施为期三年的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 , 每个试点区试点面积10万亩 。 2018年 , 国家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扩大到32县(市、区、旗、农场) 。
不久前 , 采访人员走进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 。 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抓起一把黑土攥成了团 , 松开后黑土又散开落地 。 “这就是好土 , 黑土保护让地变得松软 , 抗旱保墒能力增强 。 ”付正武回忆起前些年种地 , 一年比一年多下肥 , 怕肥少了减产 , 挣不着钱 , 黑土地患上“化肥依赖症” 。
海伦市是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 , 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承担试点的新型经营主体之一 。 付正武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走在田里软绵绵的感觉 , 手往地里一掏就是坑 , “抓一把土手感相当舒服” 。 付正武说 , 2015年承担黑土地保护试点后 , 黑土地肥力增加 , 大豆亩产量能达到400斤 。
海伦市前进镇双泉村万亩有机杂粮基地 , 原来是低洼易涝的中低产田 , 从2015年开始 , 村民利用当地秸秆、牛羊粪便等 , 同时积极清理河沟淤泥作为基质 , 按照一定比例堆沤有机肥 , 抛撒还田 。 同时 , 采取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米豆杂轮作等技术模式 , 提升土壤肥力 , 实现低洼类型区旱田黑土地的保护利用 。
这几年 , 春耕之时 , 双泉村万亩有机杂粮基地都会施大量粪肥 。 “以前不是有句老话吗 , ‘庄稼一枝花 , 全靠粪当家 。 ’从养殖场买来‘困’了一冬天的粪肥 , 用它来制作有机肥老好了!”双泉村党支部书记吴彦龙说 , 堆肥沤制过程中 ,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导致发热 , 温度上升 , 进而促进有机物分解 , 经过发酵 , 制成有机肥 , 上到地里之后 ,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
为了保护好黑土地 , 黑土保护利用另一试点县——黑龙江省桦川县做了一系列探索 。 桦川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忠生说 , 从实践情况来看 , 米豆轮作旱田模式、水稻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黑土保护模式 , 都是养地提高地力的有效方式 。 刚开始推广时 , 并没那么容易 , 农民几十年形成的耕作习惯 , 哪怕一丁点儿改变 , 都比较费劲 。
“我们心慌啊 , 一点闪失就得搭上一年的收成 , 虽然技术很好 , 第一年还是犹豫 。 ”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说 , 农民都不信 , 怕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导致减产 , 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人就跟踪、盯着我们 , 生怕不用有机肥 。 为此 , 杨忠生没少当着农民面做“担保” 。 黑土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施第二年之后 , 赵德山就认识到黑土保护的重要性了 。 “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土壤变得疏松了 , 现在用脚都能踩下去 , 以前都踩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