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涉毒赚快钱,围猎大学生( 二 )


秦海云称 , 此类案件中被拖下水的多是大三、大四等正准备进入社会的大学生 , 时间多在寒暑假 , 也包括小长假等学生时间充裕 , 有意愿打工赚钱的时段 。 专家指出 , 无论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毕业生 , 还是刚刚尝试打工的低年级学子 , 赚快钱的心理普遍存在 , 往往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
另外 , 近年来多种被包装为“时尚”的新型毒品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的方式 , 也值得各界反思 。 半月谈采访人员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发现 , 一些在法律意义上属于毒品的精神活性物质往往以代号“打掩护” , 稍加破解 , 或与卖家私下沟通 , 即唾手可得 。
更需要注意的是 , “无知”不应再成为大学生群体涉毒的借口 , 新形势下 , 禁毒宣传教育要采取新手段 , 拿出真办法 。 一方面 , 应及时将新型毒品品种补充进教育范围;另一方面 , 应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 , 对大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 相应的监管措施 , 也应进一步细化 , 全过程把关 。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4期
半月谈采访人员: 王研 吴帅帅 | 编辑:范钟秀
责编:秦黛新
校对:尤立(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