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在香港看世界|真能确保和平吗?其实嫁妆才是重点,汉朝把公主嫁给匈奴


四川人在香港看世界|真能确保和平吗?其实嫁妆才是重点,汉朝把公主嫁给匈奴
文章图片
汉高祖刘邦在收拾异姓诸王的过程中 , 直接遭遇了长期居留在北境的匈奴 。 陈豨曾试图投靠匈奴失败 , 而韩王信则真的和匈奴联系上 , 还引匈奴军力对抗汉朝 。 显见匈奴所在的位置有多靠近中国 , 进出中国又有多频密了 。
经过吕后主政时期的政治混乱 , 差点从刘姓的帝国变成吕姓的帝国 , 吕后死后稳定局面最重要的措施 , 就是找回原本的“代王”入长安当皇帝 , 是为汉文帝 。 “代”在中国最北边 , 正是距离匈奴主要势力最近的守卫重镇 。
西元前200年 , 韩王信投靠匈奴 , 公开与汉朝为敌 , 高祖刘邦决定亲征平乱 。 出发前 , 大臣刘敬持强烈的反对意见 , 认为“匈奴不可击” , 因为汉朝尚未具备能够和匈奴直接对抗的军事条件 。 但刘邦不听 , 还将刘敬关了起来 。
【四川人在香港看世界|真能确保和平吗?其实嫁妆才是重点,汉朝把公主嫁给匈奴】出兵到了平城 , 匈奴大军来袭 , 轻易地便将刘邦带领的军队围困在白登山 。 后来不得不用史书上都不好意思明白直书的办法 , 就是贿赂收买单于的夫人 , 才得以让刘邦逃出来 。 因为太丢脸了 , 过程细节我们无法知道 , 然而从此之后 , 大家都记得这是“平城之辱” 。
刘邦作为一位领袖 , 最大的好处是有现实感 , 能屈能伸 。 历经“平城之辱”后回到长安 , 他立即释放刘敬 , 等于承认自己的判断错误 。 之后刘敬就成了对匈奴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 而他建立的政策原则就是“和亲” 。
所谓“和亲” , 就是想办法和匈奴亲近 , 结起婚姻关系 , 将汉人女子以皇帝女儿的名义送到匈奴那里 , 一并还以婚礼名义致赠厚礼 。 匈奴单于贪图厚礼接受了 , 他就变成汉朝皇帝的女婿 , 也就大幅降低了敌意;另一方面 , 匈奴也等于对汉朝开放 , 有机会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 还有 , 时间久了 , 如果这任单于死了 , 继位当单于的 , 说不定还是有汉人血统的子孙 , 那跟中国的关系就更亲近了 。
“和亲”只是表面的说法 , 其实嫁去的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公主 。 吕后就只有一个女儿 , 当然不愿“弃之匈奴” 。 一路到汉元帝而有了王昭君 , 王昭君当然不是公主 , 如果她是公主 , 也就不会有为画师所欺的事了 。 匈奴也没有真正将这些女子视作公主 , 他们看到的、他们在意的 , 主要是和亲婚姻所附带的重币酬贿 。 实际上的效果是 , 汉朝主动提供大量货物 , 让匈奴不必犯边劫掠就可以得到好处 。
和亲代替了惯常、固定的劫掠 , 一方面继续提供匈奴所需的经济补充 , 另一方面提高了单于对部落联盟的控制 , 因为和亲的礼物都由单于来分配 。 这样的好处对单于很有吸引力 。 于是在这段期间 , 和亲就成了汉朝和匈奴的基本外交关系 , 匈奴有所求、有所欲时 , 就来请求和亲 , 和汉朝就“和亲条件”讨价还价 。
谈判的重点怎么会是要嫁娶哪位公主呢?公主相对低是最不重要的 。 重要的是 , 汉朝接不接受再送一次大礼 , 匈奴满不满意汉朝以和亲名义愿意提供的大礼内容 。 而且这种谈判背后往往有军事威胁存在 , 请求和亲之时 , 匈奴就理所当然地派大批人马靠近边境 , 他们的谈判代表随时可以翻脸变成进犯部队 , 汉朝不能不小心应对 。
长期频密的和亲 , 从人的流动上看 , 是汉人单向地流入匈奴社会 。 和亲的公主可不是像戏剧里演的王昭君那样 , 抱支琵琶骑上马 , 自己一个人就去了 。 公主身边会有很多随班的人 , 更多的是护送押解重礼的人 。 其中有些人就长期留在匈奴那里了 。
居留在匈奴社会的汉人 , 当然会对匈奴的汉化产生作用 , 但别忘了 , 他们也会受到高度的“匈奴化”压力 。 尤其是在身份认同上 , 长期不能回到汉朝的情况下 , 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从头到尾维持着对汉朝的效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