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龙”驭风入海 水上飞机作用广泛

7月26日 , 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 , 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 , 在碧海蓝天的见证下 , 驭风入海 , 踏浪腾空 , 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 为下一步飞机进行海上科研试飞及飞机相关性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
7月26日 , 山东日照山字河机场 , 惠风和畅 , 阳光宜人 。 我国自主研制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此驭风入海 , 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 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实现的海上首飞 。
【|“鲲龙”驭风入海 水上飞机作用广泛】海上首飞成功
“按计划执行海上首飞!”随着一声洪亮的指令传来 ,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的4个涡桨全开 , 在阳光照射下 , 蓝白色相间的机身格外闪亮 。
约9时28分 , 由机长赵生等4人组成的首飞机组 , 驾驶AG600飞机从山东日照山字河机场滑行起飞约28分钟后 , 顺利抵达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 。
只见水天相连处 , AG600如一只矫健洁白的海鸥 , 穿云破雾而来 , 轻盈入水 , 平稳贴着海面滑行 , 激起朵朵浪花 。 回转、调整方向、加速、机头昂起……一气呵成 。 10时18分 , AG600再次迎浪腾空 , 直插云霄 , 圆满完成海上起飞 。
在完成一系列既定试飞科目后 , AG600飞机于10时49分顺利返回山字河机场 , 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飞行试验任务 , 型号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
AG600项目于2009年9月5日正式启动 。 2017年12月24日 , 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成功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 , 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完成水上首飞 。 为验证AG600飞机海上特性 , 2019年 , 全面开展了科研试飞及试飞员改装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
今年是AG600项目研制的攻坚年 , 也是实现项目总目标的关键年 。 6月10日 , 在珠海召开的AG600研制现场专题办公会上 , 航空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对研制人员寄予厚望 。
为此 , AG600研制全线努力克服疫情影响 , 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 , 在广东珠海市、湖北荆门市、山东青岛市与日照市等当地政府与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 , 采取“点对点”包车形式 , 保证多支队伍顺利奔赴科研试飞及海上首飞试验现场 , 全力保障了AG600飞机海上首飞任务圆满完成 。
不一样的“水”上飞
AG600飞机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与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 , 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 , 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 多用途的特殊性 , 决定其有着与其他陆基飞机不同的3次首飞 。
陆上首飞与大多数其他类型飞机一样 , 验证了飞机基本功能与飞行性能 , 是型号从图纸到实物产品的重要环节;水上首飞则在湖面进行 , 验证飞机在面临突发火灾等灾害危机情况下 , 在浪高相对较小的湖面起降汲水等功能;海上首飞则主要检验飞机远海救援时在海面条件下的起降特性 , 检查飞机各系统在海洋环境下的工作情况 , 重点验证飞机海上抗浪能力、腐蚀防控等性能 。
很多人会问 , 水上首飞与海上首飞究竟有何不同?
两次水上首飞的“水”不同 。 本次海上首飞地点与内陆水面环境相比 , 有3方面不同 , 且将对飞机试飞工作带来难度 。 一是海水盐度明显高于湖泊中的淡水 , 腐蚀性更强 , 因此 , 海洋环境对于试验机的防腐蚀要求更高 。 二是海水密度为2.5% , 飞机在海面降落时 , 海水对飞机的反作用力相对湖水要大 , 这种差异会让飞行员觉得比淡水水面“偏硬”一些 。 三是海面上波浪类型多、浪高大、能量大 , 不同类型波浪可能同时存在 , 会使得飞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
在两次水上首飞中 , 飞行员的视觉感受与操作要求也不同 。 一方面 , 海面比湖面更为开阔 , 飞行员降落时选择参考点不如湖面容易 。 另一方面 , 海面环境比湖面环境更加复杂 , 试飞过程中要全面考虑风向、风速、洋流与浪涌 , 以及高温、高湿、高盐环境的综合影响;海上起降对飞机的波浪海面滑行的稳定性、操纵特性、抗浪性、喷溅特性、防腐特性等要求更高 , 对飞行员的专业操作要求也更为严苛 , 相对应的 , 海上试飞保障也更为复杂 。